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纸上风景】乞力马扎罗的雪

(2011-12-09 12:35:16)
标签:

非洲

乞力马扎罗

文化

分类: 随笔

【纸上风景】乞力马扎罗的雪
乞力马扎罗登山管理处的小商品店

 

乞力马扎罗的雪

何小竹

  

乞力马扎罗,非洲最高的山。2011812日,从达累斯萨拉姆飞往阿鲁沙的飞机上,我有幸看见了它冒出云端的山顶。

我们到阿鲁沙是为了前往塞伦盖的野生动物保护区,行程中没有安排去攀登乞力马扎罗山,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我们一行人中没几个人吃得下登山的那份辛苦。但是,由于乞力马扎罗太有名了,来到了近前,不去看看太可惜了。于是,我们决定在即将离开阿鲁沙的最后一天,到磨西镇去看看。磨西镇是攀登乞力马扎罗的起点,登山者在管理处办理好登山手续,再雇佣一个向导,两三个背夫,就可以向着乞力马扎罗的最高峰攀登了。与我们国内的很多名山大川不一样,乞力马扎罗没有人工修砌的石梯,更没有悬空的索道和盘山的公路。虽然它被发现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但迄今为止,仍然处于未“开发”的状态。所以,攀登乞力马扎罗的性质,与我们登峨眉山或华山是完全不一样的。不仅上山的路是纯天然的土路,很多地方甚至没有路,而且沿途也没有酒店、客栈、杂货铺之类的设施。登山者要住自己背的帐篷,吃自己带的食物和水。据说,等一次山,费用不菲。

“乞力马扎罗”也是文学世界的一座高峰,这座高峰的拥有者是海明威。海明威以写作短篇小说著称,而他的短篇中,又以《乞力马扎罗的雪》最为知名,至少中国的文学爱好者是这样认为的。其实,这部小说并没多少让人记住的精彩情节,故事显得十分简单,主要是一些景物描写,和透过人物对话呈现出来的一些微妙的心理活动。小说后来被改编成了电影,由格里高利.派克和英格丽.褒曼主演。海明威的小说一般说来不太适合拍电影,如《老人与海》,怎么拍都是一部超级闷片。电影《乞力马扎罗的雪》口碑也不是很好。那些在文字中浮现的景物,一旦被具体的影像坐实,便一下失去了让人想象的空间。人物对话也是这样,它们由派克和褒曼说出来,真的就变成了两个情侣之间的拌嘴,啰嗦而又平庸。

海明威写小说基本上都带有自传的成分。他能写出《乞力马扎罗的雪》,说明他到过非洲,并像他笔下的人物哈利一样,在乞力马扎罗山下打过猎,仰望过山上的积雪。只是,他仰望的角度不是在坦桑尼亚这边,而是在肯尼亚那边。乞力马扎罗山地处坦桑尼亚与肯尼亚的国界线上。海明威那个时代,很多欧美人前往非洲都落脚在肯尼亚,其首都内罗毕,是特别殖民化的都市。

由于下午要坐飞机回达累斯萨拉姆,我们没在乞力马扎罗的登山口久留,而是驱车前往镇上的一家名叫“熊猫”的四川餐馆吃午饭。老板不在,接待我们的是在此打工的一个成都女孩。女孩名叫陈媛媛,长得圆乎乎的,眼睛特别漂亮。女孩年龄不大,1987年的,故事却很传奇。她去年大学毕业,就告诉父母说要去西藏旅游,去了西藏,跟着又去了尼泊尔。在尼泊尔认识一个江苏姑娘,两人结伴,骑着别人赠送的二手自行车,到了印度。然后由印度飞往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一路打工、旅游,到了肯尼亚的内罗毕,然后来到了坦桑尼亚的阿鲁沙。问她将来有什么打算,难道准备一直这里“旅游”下去?她笑着说,准备再挣点钱,去爬一次乞力马扎罗,看看山顶的积雪,然后去赞比亚与那个江苏女孩汇合,骑车去南非。

吃饭过程中,她给我们讲了一些在印度和非洲的路上经历,我们听得心惊胆战,她却像讲笑话一样,轻松而自然。

离开餐馆的时候,我们与陈媛媛合影,告别,并祝愿她早日攒够登山的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