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汞都:大工业时代的遗址

标签:
万山贡都大工业遗址文化 |
分类: 图片 |
七月中旬,我在贵州松桃为自己的书收集素材,顺道去了与松桃同属铜仁地区的万山特区。朋友刘华忠说,那里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汞矿开采地,由于资源枯竭,前两年便成为了废墟,去那里拍点照片,会很有意思。
万山特区是因汞矿而形成的一个工业小城,县级行政建制。矿场主要集中在一个叫“三角岩”的地方。这里开采汞矿的历史很悠久,可上溯到秦朝的时候。传说秦始皇墓葬中的水银,一大半出自这里。明清时候,由于工具的革新,以及外国势力的介入,这里开始出现较大规模的开采。但真正大规模的开采,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万山汞矿进入现代化的开采时代。到2003年矿山关闭,矿区的地下已被掏空,据说其迂回曲折的地下坑道连接起来达900公里长。
万山的工人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据说,当年还苏联的债务,万山的汞矿贡献了很大的部分。现在他们都已被遣散和安置。
万山旅游局的刘局长告诉我们,这里已作为保护区,为人们了解工业时代的情况提供实物资料,同时,也是怀旧旅游的目的地。这里平均海拔在一千公尺以上,夏天不用开空调,是避暑的好地方。
这是过去工人宿舍区的房子,都是这样的平房。
这是工人食堂。万山旅游局的刘局长说,他过去当警察的时候,夜间执勤肚子饿了,常跑到这里来找东西吃。
墙上的“万山——贵阳”字样,表明这里曾经是一个长途汽车售票窗口。
在人去楼空的街道上留了一张影。朋友刘华忠是画家,他说,这里很适合画油画。
过去的电影院。这样的大型矿区,在过去就是一个小社会,有自己的医院、学校(子弟校和技校)、公安局、监狱和邮电局。现在唯有医院还在运转,为余留的职工和周边的农民服务。而电影院,可能十几年没放过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