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读诗的问题(姜飞)

标签:
韩东白夜诗歌新书发布文化 |
分类: 博文摘抄 |
读诗的问题
姜飞 发表于2010-4-25 0:20:00
韩东发布新书,小竹兄邀请,去了窄巷子的白夜吧。坐了两小时,与朋友们交谈,然后听韩东读他的小说,更多的人读韩东的诗。
文学这个行当,现在比较冷清,但聚集在一个小地方,也就显得不那么冷清了,喝点啤酒,如同气功大师现场发了功,大家进入了状态,诗歌状态,场面一时热闹起来。然而我总觉得真正的诗歌状态不需要特意去进入。有人不需要进入那么一下,他一直就在诗歌状态,你看他一举一动,褒贬、分析或者沉默,无不是诗歌状态,譬如坐在我右边的色波。有人振脖子,清喉咙,高亢起来,似乎迅猛进入诗歌状态了,却是徘徊墙外而已,你觉得他或者她好像天生跟那个诗歌有隔,他或者她冲出门去,诗歌就翻墙逃进屋子,他或者她钻进屋子,诗歌就又翻墙跑出来,大家都累得很,如参与商,实在木有办法。
很久以前,一个端午节,学生周轶,是个诗人,约我去三十八度半参加一个活动,去了,就见一群老文青,一群小文青,总在说汩罗江汩罗江,然后像服用了伟哥或者别的可疑物品,很高亢地朗诵各种诗歌,也不管被朗诵的那些自言自语的叙述或者低回消沉的情绪是不是会抗议,反正朗诵者只图自己快活了事。我就讲,这位老师,好像是汨罗江不是汩罗江,另外,可能读诗的方式还是要看对象,譬如诗歌本来是一场murmur,你可不可以暂时不学五四青年登台振臂呼天抢地的干活?总在说汩罗江汩罗江的那位据说是著名学者的活动家脸色就不那么粉红粉红了,有点泛青,不过为了显示大度,就说,姜老师提了个新概念,murmur派,今天我们就都做murmur派。我日你先人。我起身就走了。
今晚我发现韩东、乌青三人组合还有杨黎、何多苓都读得不错,他们读的状态符合韩东的文字状态,声音和文字没有分裂。阿库乌雾将韩东的《这些年》翻译成彝语再读,读得绝妙,他读完下来,我虽然不懂彝语,但就问他,我感觉你是有意识地在你的彝语腔中注入《这些年》的慵懒之感,阿库乌雾称是。不过其他许多人读韩东诗,就有点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或中央电视台,好像诗不用一种端起放不下的腔调去读,就不是在读诗。但是,如果你用读贺敬之《放声歌唱》或者北岛《回答》的方式去读李商隐或者温庭筠或者徐志摩或者韩东或者杨黎何小竹,那么,你大约是跟诗不“擦肩”就“而过”了,或者你是在制造反讽效果吧。
不过今晚的女主持人漂亮,男主持人也就是何小竹,本色,唐文婷的琵琶也好听,可古典可现代,听了还想听,可她不再弹奏,我就说,走了。
转自姜飞博客: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648878&PostID=23358857&idWriter=0&Key=0
左起:张3,乌青,六回。三人“混声朗读”韩东诗歌。
韩东《知青变形记》英文版翻译Nicky用英文朗读韩东小说片段。
左起:宁远,我。首席主持与副主持。
(以上图片转自韩东博客。摄影:周江陵。)
韩东作品白夜朗读会活动流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