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注定没有的答案
(2009-09-26 11:41:31)
标签:
藏地白日梦海兮南兮文化 |
分类: 评论 |
注定没有的答案
——读何小竹的《藏地白日梦》
作者:海兮蓝兮 提交日期:2009-9-23 18:46:00 | 分类: | 访问量:26
我很少评一本书的好坏,因为自身的文学素养也还未能达到这样的高度。通常情况下,我所能关注的仅仅是小说中一些故事的情节,一些人物的精彩对白以及一些可能别人不会留意的小细节。
以上说的是我很多年来读书的固定模式,而我一直以为我这样读书是对的,在这以前我从未怀疑过这样的读书方式,看《藏地白日梦》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看书的态度,这样的怀疑让我几日来时常睡不着。
原本看一本小说和作者无关,也和作者有很大的关系,《藏地白日梦》是缘起一场近似荒诞的绑架,一段离奇的行走可以看成是一场“白日梦”,也可以看成特定人物因特定性格在特定环境下的错位,我不能站在“大家”们的高度来看这本小说,我可以浅薄地认为这是一种对“不仅不浪漫可言,还很无趣”的婚姻和生活下意识地逃离,而这样既不浪漫又很无趣的生活在成都,在你,也在我。
主人公从成都——邛崃——雅安——康定——塔公——理塘,一路上有的是机会可以脱身,他却近似兴奋地一路协助这样一伙人对自己的绑架,这样从容的态度让事情开始发生质的变化,让整个绑架显得滑稽又毫无意义,所以参与绑架的人对事件也变得索然无味,最终是弃下张非各自亡命天涯。绑架的失败是必然的,整个事件充满幻想和偶然性,显然大家都不是精心策划,正因为如此,哪怕有再好的编剧,一场“浪漫而有趣”的事件最终还是无趣,思想可以超越生活,生活却是难以超越思想,不知道是谁要绑架谁。
“我”在电话里给妻子说被绑架了,“我”是借自己被绑架一事架空了自己的意志,让自己在以后对原有生活状态的逃离变成顺理成章;又在逃跑的时候被“假警察”发现,把逃跑说成:“我们跳一会就回来”。这时的“我”已经变成一个调皮的大孩子,“我”打心眼里就是想把生活显得浪漫而有趣。
生活不是不可以浪漫而又有趣,张非在被绑架的一路上做了那么多的梦,我也跟着做了很多的梦。这就是《藏地白日梦》生动的一面,同时给了我很多画片,这些画面是来自于小说中的场景描写和人物之间的对话,也是张非个人内心的独白,这些画面能让我还原生活,甚至有自己在一群绑架者的监视下在康定跑马山上穿着藏装翩翩起舞……
看《藏地白日梦》,我看得很“累”,每一个的画面都会让我浮想连翩,这些画里画外的画面和小说有关,和生活有关,大多是一些我自己的画面。我时常会盯着某一段文字就不动了,我的脑子里开始放电影。抱着《藏地白日梦》这本书,我无须翻箱倒柜就已经自然呈显出很多的东西可以让我去想,哪怕是没有答案的问题。想了很久也想了很远又回来,再接着往下看,一本书共计259页,我被三番五次地流放出去又召回来,在幻和实中间轮回纠结,我变成一个比张非还张非的人,是我在绑架自己,而且我潜意识地喜欢这样的绑架。
2009年9月22日20时20分,我把《藏地白日梦》这本书看完了。昨日见师傅的时候说起这本书,我说我看得很“累”。这样的累和以前的累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前的累是看不下去,现在是很想看下去,可是又看得很慢,我就一直没有跳过中间看最后一页的结尾。我想给自己一个悬念,有外延的文字给的想象空间就大,我不想约束自己的大脑,我一时间无法驾驭自己。
书看完了,我安静地躺在床上想了又想,我好像对整个故事已经忘记了,我不知道作者自己的想法是怎样的,看书的人有很多,想法自然也有很多,各人想什么都不重要了,这就像一个注定没有答案的问题。我还是想遭遇“绑架”回来的生活,想这以后要用怎样的态度来读一本好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