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随笔 |
老李在2001年
何小竹
老李是我20多年的好朋友,比我年长几岁。我们是一个家乡的人,现在又在成都是邻居。1998年,老李遭遇了一次车祸,在家修养了两年。2001年,老李协助老婆承包了一家饭店的洗涤部。从那起,老李喝酒、玩麻将的时候就很少了。我们虽是邻居,因各自的作息时间不一样,也少于聚会。到2002年春节,两家人聚一起,言谈间,老李总结说,2001年是修理的一年。
老李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台水洗机运转不灵,原因是轴承在衔接上总是不够灵敏。洗衣工人文化不高,也不找原因,只在出现故障时,将轴承硬推进去。这样以蛮力解决的方式,导致水洗机更加不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恶性循环。老李得知这情况后,亲自爬上水洗机,蹲在机器上观察机器的运转达半个小时之久。终于,他发现了问题所在。他从机器上下来,对工人说,给轴承上点机油。果然,轴承上过机油之后,运转就完全灵敏了。老李说,在2001年,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幸得好,老李在一番对机器太陈旧和工人太无文化的抱怨之后,面带得意之色的说,我还有一点钳工的底子。
老李曾经是记者和作家。但作为老朋友我们都知道,曾经的曾经,老李毕业于一所工业技校,并在厂里干了三年钳工。我不知道老李最终是在几级钳工上离任的,但对付几台水洗机,应该绰绰有余了。当然,老李自己也没想到,这门他早已丢弃的技艺,会在2001年重新派上用场。而我的脑子里,便经常出现老李蹲在机器上的情景。老李一般是个表情严肃的人,他蹲在机器上的表情也一定是严肃的。机器在他脚下颤抖和轰鸣,他竖着耳朵要从那些机器声中辨别出问题所在。在此过程中,他是否也如放电影般的回顾起过往从钳工开始直到记者、作家的那些生活呢?这是完全可能的。这也是一个知识分子蹲在机器上,他不可能如一个真正的钳工蹲在机器上那么单纯。他会多愁善感。甚至,会产生一种从起点又回到起点的荒谬感觉。但老李和我们都知道,真正的起点是回不去的。
老李说2001年是个修理年,一点不夸张。水洗机的修理是经常发生的这不说了。为了适应业务需要,老李又添置了三台微面车,加上自己原来开着玩的一辆轿车,一共四台车用于接件送件。这些车使用频率过高,也是三天两头的出毛病,老李说。大毛病去汽车修理点修,但小毛病如果也往专门的修理点跑,钱不划算不说,时间上也耽误不起。老李决定自力更生,小病小痛自己解决。也就是说,2001年之后的老李,对汽车的一般故障是基本能够处理的了。他总结说,从来没这样累过,包括早年做钳工的时候,也没像现在这样感觉这么辛苦。我说是啊,曾经沧海嘛。况且,岁月也不饶人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