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体育:被国家遮蔽了面孔的刘翔
(2009-09-25 14:35:25)
标签:
杂谈 |
分类: 体育评论 |
刘翔复出了,很多人都说,要用平常心看待刘翔,别对他做什么成绩上的要求,等等。我本来也同意这话,但想了想,又觉得不对——刘翔这个名字,本来就是和成绩绑在一起的,不要求成绩,刘翔在公共空间中还有什么值得讨论的意义?脱离成绩,刘翔就和史冬鹏没什么分别。没有人会关心史冬鹏,没有人会提醒大众要用平常心来对待史冬鹏,也没有任何人会关注跨栏这项无聊运动本身。没有成绩,刘翔会跟无数平庸的田径运动员一样默默的生活,只有在退役后摆地摊,或者卖金牌治病的时候,才会被媒体提溜出来,像艾冬梅展示她那双畸形的大脚一般,向公众袒露他的荣耀、辛酸和耻辱。
听上去有点残酷,但这就是事实。离开成绩,刘翔什么都不是,在某种意义上,刘翔这个人不过是举国体制流水线上的产品的壳而已,真正的产品是一面面金牌和不断被刷新的一组组数字。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透过媒体展现出来的刘翔的个人形象,远远称不上清晰。我们知道他脸上有很多痘痘,知道他唱歌很陶喆,但除此之外呢?关于他个人的信息太少了。我听一些记者谈过刘翔的八卦,但那些事情从未见诸过媒体。围绕着刘翔的公开叙事,总是镶着“国家”这宏大的金边,而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刘翔,则始终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和刘翔这样举国体制制造的成绩英雄相比,在市场里摸爬滚打的职业运动员就鲜活的多。不说姚明这样的楷模了,即使是范志毅、李玮峰这样的“球霸”,人们对他们的印象也是立体而多面的。市场海阔天空,而举国体制只有一条仅供冠军出入的狭窄通道。即使没能获得冠军,范志毅们照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们首先是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其次才是运动员。范志毅们也许无法成为国家英雄,但却足以主宰自身。欧美等国的球员就更是如此,他们的价值不需要附庸于国家来实现,而他们的性格也个个都丰富而鲜明。像乔丹、科比、奥尼尔这样的职业球员,征服球迷的不仅是他们的球技,也包括他们独立的人格和鲜明而特异的个人魅力。
而对于刘翔来说,逻辑是颠倒的。他首先是运动员,其次才是“个人”。在国家这面大旗下,个人是必须被隐藏起来的,否则,田亮的“下场”可以说明一切。刘翔们,其实就是这个国家的充气娃娃。
展望刘翔的未来,我想起“朱建华”这个名字。朱建华当年多牛逼啊,跳高破世界纪录,也俨然是民族英雄,但当他失败,被证明没法再破纪录拿冠军后,就被迅速遗忘了,从新闻人物变成历史的尘埃。后人如我,只知道有一个叫朱建华的中国跳远运动员曾经打破世界纪录,至于朱建华这个人,他相貌如何,性格怎样,有什么样的爱好或者怪癖……简而言之,就是那些真正能勾勒出朱建华作为一个血肉完全的“人”的事实和细节,在公众记忆中是付之阙如的。
朱建华是中国体育英雄的一个样本。我相信,如果刘翔复出后,无法恢复到最佳状态,在重大比赛中拿不了冠军,那他也会像朱建华一样,迅速变成一片干枯的黄叶,被夹进历史的书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