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悼念一个素不相识的兄弟

(2008-03-28 03:44:28)
标签:

杂谈

分类: 其他
大二时的某一天,我看到了阿尔贝·加缪的《西西弗的神话》。这本书一开头就抓住了我:“真正值得研究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我一口气翻完了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看到结尾“我就让西西弗留在山脚下!”这句话时,我泪流满面,内心澎湃动荡,难以自已。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观,或者说,加缪赋予了我一双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关系的眼睛。囚笼仍旧是囚笼,但作为一个荒谬的人,我像不停重复巨石上山的西西弗一样,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当然,我并不坚定。幸福感也许是这世界上最难以捉摸的东西。我不确定自己是否拥有过它。我业已过去三十年的人生中,有一些温暖的回忆,有一些突然迸发的火花,但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就是幸福。在我的想象中,幸福应当是骤然爆开的一丛焰火、一束礼花,而不是一根根划亮的火柴。一根火柴的火光只能照亮眼前,但我希望幸福能像太阳一样,始终悬挂在我头顶。然而,我并不是阿波罗。对于痛苦和失望,我的记忆总是分外深刻,但当面对“你最幸福的一刻是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时,我搜肠刮肚,却终于归于惘然。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幸福缺乏症”发作,我就会捧起《西西弗的神话》,高声念诵其中的章节。它就是我这个无信仰者的《圣经》和《古兰经》。如果念到“当对大地的想像过于着重于回忆,当对幸福的憧憬过于急切,那痛苦就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升起:这就是巨石的胜利,这就是巨石本身。巨大的悲痛是难以承担的重负。这就是我们的客西马尼之夜。”时,我的情绪仍然低落,那我就会继续往下念,念到“应该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时,一般都会恢复平静。如果仍然自怜自伤无法自拔,那就多念上几遍,总会有些效果。我读过鲁迅的《阿Q正传》,非常清楚,读《西西弗的神话》并不是阿Q。
不过现在,我已经好久没念了。也许是因为我对幸福的渴望不像以前那样强烈了,也许是我对幸福的理解渐渐发生了改变。也许是我老了。
张国荣死讯传来时,我还在某晚报当夜班编辑,当时我编的版需要一篇评论,于是我就自己写了篇,标题叫《烧一本书给张国荣》,那本书就是《西西弗的神话》。我固执的认为,假如张国荣看过这本书,那他就不会自杀。现在我仍然这样认为,不过和我对幸福的理解一样,同样不那么坚定了。有些敏感的心灵,对于痛苦的体验总是格外深刻,岁月给他们造成的划痕,是怎样也抚不平的。自杀于他们,未必不是一种解脱。
今天上网,得悉一位网友的死讯。我看过他写的散文,但从无交往。他的文字细腻——也许太细腻了——而且执拗。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金庸说的更明白:情深不寿,强极则辱。人活着,有时候还是糙点好,或者说,要像西西弗一样,扛起背上的那块巨石,相信自己是幸福的。其实我这么说,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不烧书了,重温一遍《西西弗的神话》吧。愿他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意淫三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