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3.3总想写点什么

(2022-04-11 15:29:48)
标签:

回忆录

教育

情感

文化

杂谈

我上大学之前曾经写过小说,所以四十多年来心中一直有个再写小说的梦。虽然脑子里时常构思新小说,但是当了几十年理工男,天天忙于写学术论文,却没有真正动笔写过。我一直看历史小说,中国的高阳、二月河、唐浩明的作品我几乎都读过,国外的约翰.托兰,山冈庄八的书我也看了不少。我也曾想写一本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小说,题目都想好了,叫做“玉蝉记”。可惜一直没有落到纸上。当然脑子里胡编还是容易,真正落笔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退休了时间多了,我头一个念头就是想“再作冯妇”,重新开始写小说。适逢际会,2013年我和蕙丽,以及她的大姐、三妹一起去贵阳,看望了她们的贵阳叔叔郎世博。叔叔热情的款待了我们,还带他们三姊妹去贵定老家拜祭了郎家祖坟,于是我从叔叔那里听到了很多他们家祖父及太祖父的往事。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事都不为人知,也没有文字记载。我听了感觉十分的可惜。

23.3总想写点什么
   
(我们和贵阳叔叔郎世博(右三)全家的合影,2013年贵阳)

回到沈阳后,就赶上了蕙丽家的老房子动迁,从蕙丽父亲的遗物中我们找到了岳父当年的日记,还有她爷爷的交代材料的底稿。从这些遗物中我读到了更多更详细的史料。我又上网搜索郎先锦和郎伯舆的相关材料,发现网上也有不少他们的相关史料。于是我便动了把蕙丽爷爷和太爷爷的这段历史写出来的念头。我跟蕙丽说了这个想法,蕙丽自然是十分感动。

我的设想是先给郎先锦和郎伯舆撰写某度的人物词条,这样就可以正史的形式把她太爷和爷爷的历史功绩用文字形式记载下来,并可永世流传。然后再以史料为基础加上一些文学手法写一部历史小说。2015年,我根据查阅的资料以及前辈留下来的文字,先后撰写了郎先锦和郎伯舆的某度人物词条,又经过蕙丽、贵阳叔叔和郎自强等直系亲属的仔细斟酌修改,终于最后完稿。某度对于新创建的词条还是有标准的,一是词条的主人公必须有一定的人物级别和社会关注度,这一点两位前辈都没问题;另一点就是所写的功绩和成就要有其他的史料佐证。所以两个人物的词条我也是到处引经据典,反复好几次才算取得成功。当蕙丽在某度上看到她太爷和爷爷的词条后分外的欣喜,她到处打电话发邮件通知他们家的亲戚还有孩子们,上大家都上网去看看。当看到词条的浏览量不断地攀升,每次她都要跟我夸耀又增加了多少浏览次数。看到蕙丽这番举动我感觉我花费的努力再多也是值得的。

某度人物词条成功后我便开始撰写关于两位前辈的历史小说,经过好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写了一篇6万多字的小说。我感觉自己写的不错,于是请我妹妹帮看看。我妹说,最大的问题是作为中篇太长很难在文学杂志上发表,而作为长篇又嫌太短出版社出版也有困难。她建议我最好砍成3万字左右投杂志,要不就扩到10万字找出版社联系出版。我想了想,觉得两者都为难。试着在网上给杂志社投稿,但是一直不能获得成功,于是就一直搁置到了现在。我事后回想了这事不成功的原因:第一还是我已久离文坛,当年的文学水平跟今天的文学水平根本不能同日而语;第二主人公是自家长辈,所以下笔必有很多忌讳,不能放开来写。这样不敢恣意杜撰,要靠情节取胜势不可行。

历史小说的事搁置了,我想我还是不能闲着,不如给自己写个回忆录吧。于是我便开始着手自己从出生,到求学工作,直至退休的经历,这便有了这部名为《望湖忆往》的回忆录。我也不打算拿来发表,将来或许可以发到我的博客里,算是留一个念想吧。反正我的博客也没有人看,留着就是为了留着,而不为其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