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2.7八次化疗

(2022-04-10 15:04:54)
标签:

回忆录

教育

情感

文化

杂谈

从医院出来我的心里真的是拔凉拔凉的,怎么好好的就得了癌症呢!虽然蕙丽和女儿都有工资可拿,但是家里的顶梁柱还是我。再说我还有不少博士生还没毕业,正在做的国家基金委的重点项目还在进行中,我可不能倒下呀!住院治疗这可不是个闹着玩的事,于是我想起了我们学院的李晶娇老师,她老公是盛京医院的副院长,找她帮忙应该能起点作用。前几年我岳母住院时她就没少帮忙。在李晶娇的老公张院长帮忙下,我顺利入住了盛京医院滑翔分院的血液科病房。这里是辽宁省乃至整个东北血液病的研究中心,水平是国内一流的。第一血液科的主任刘卓刚教授更是大名鼎鼎的专家。有张院长打了招呼,刘主任安排我住进单间病房,并安排姚琨大夫担任我的主治医生。

22.7八次化疗
   
(李晶娇,2021年源自东北大学信息学院官网)

我住进医院便开始了详细的检查,血液科自然首先就是抽血检验各种血液指标,然后又做骨髓穿刺。在医生的建议下又做了PET CT,也就是注射显影液后的全身分层扫描。这是一项昂贵的自费项目,但是为了排除全身其他地方有肿瘤,做一做还是必要的。最来气的是,我做完PET CT后出来却不见在外等候的蕙丽。一问,才知她被大夫叫到里面去了。我当时就有一种不祥之兆,难倒我有什么大问题?等了好一会,蕙丽从里间出来了,我急忙问:“怎么啦?”她说:“没事!”我才把心放回肚里。蕙丽说,做PET CT的大夫一见面就凶巴巴的说:“病人的淋巴瘤是哪里确诊的?”蕙丽说:“就是你们医院呀。”大夫才悻悻说:“没事!”原来我的瘤已经摘除了,CT显影中什么异常都没有。大夫以为是其他小地方医院误诊了,正想教训几句,没想到“始作俑者”是他们自己医院,于是金口难开了。

一切检查完成后,刘主任跟我详细讲述了我的病情。原来我得的滤泡型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较轻的一种,而我发现的早,属于一型一期,骨髓中也没有发现癌细胞,所以完全有可能治好。但是如果不治疗有可能转化为弥散大B型淋巴瘤,那就麻烦了。记得中央电视台的著名播音员罗京去世的消息就是前不久传出来的,他得的就是弥散大B型淋巴瘤。刘主任说,对于我这种淋巴瘤他们很有经验,有成熟的治疗方案。他推荐我做靶向治疗的R-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方案,据说疗效更好。我此前已经在病房楼层的电梯大厅里看到了靶向疗法的介绍,也就是用进口的靶向药物——美罗华(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美罗华是自费药,一次就要2万多块。这时要救命也就不管什么钱不钱了,于是同意了刘主任推荐的治疗方案。幸好那几年我还算赚了点钱,不然真的是治不起。据说一般工薪阶层用不起这种昂贵药,就只能单用可以走医保CHOP

22.7八次化疗
   
 (美罗华的宣传板,2014年沈阳盛京医院滑翔院区)

化疗开始了,其实就是躺着打点滴。第一天打美罗华我还没什么反应,第二天打上CHOP,我就开始恶心反胃,虽然没有呕吐,但是吃什么东西都没有胃口。听护士说,就是那种紫红色的长春新碱最伤身体。一个疗程做下来我的头发就开始脱落。按治疗方案我每21天做一个疗程,每次要在医院住七天,回家歇14天。但是按省医保局的规定,两次住院之间必须间隔半个月以上,于是我每做一次疗程都要去办理特批,实在是不合理且十分麻烦。化疗的反应是折磨人的,掉头发算是小事一桩我干脆去理发店剃了个光头。恶心反胃吃不下饭我也能忍受,最叫人不能忍受的是我的白血球指标一化疗就降到非常低,最低时甚至不到100。要知道一旦白血球太低,人就没了抵抗力,一旦感冒就会演化成大病。这时就要打增白针。每次我去急诊打增白针,急诊大夫不肯开方,说是必须要血液科出诊断才给开方。当时我感觉真的是好难好难,急诊科到处是病毒,我这毫无抵抗力的病人暴露在这种环境里,每一分钟都有危险。幸好蕙丽好耐心,让我坐到无人的地方,她帮我四下联系,才开到了增白针。打了增白针我的白血球上来了,才稍稍放下心来。记得当时我不让同事学生上家里来看我,就连唐加福来看我,我也把他当在门外,我隔着十多米跟他说明情况。唐加福是我最优秀的学生,他当所长后对我非常照顾,事事处处都关心我,我一直非常感激他。

22.7八次化疗
   
(化疗中的我,2014年沈阳盛京医院滑翔院区)

做了几个疗程后,我的白血球越来越低,这时有好多亲友都劝我不要全听大夫的,能少做化疗就尽量少做。于是我跟姚琨大夫提出只做4次化疗算了。姚大夫一直劝我坚持做完,双方折衷之后决定做5R-CHOP,然后再做3次单抗,即光打美罗华。光打美罗华对我来说就什么反应都没有了,上医院抽个血,照个彩超,再打半天滴流就万事大吉。当然钱包还是要瘪不少,大两万块是一分都少不了。八个疗程做完已是年底,一场淋巴瘤小二十万已经花没了。

之后就是三个月一复查,三年之后改为半年一复查,五年之后改为两年一复查。从20151月治疗完成,已经将近7年了。我最后一次复查是20201月新冠肺炎爆发之前,2020122日我去盛京医院滑翔分院结完账,回家后第二天武汉就封城了。幸好那一段沈阳还没事,不然我就麻烦了。至今为止,我的淋巴瘤再也没有复发过,所以我常想,当初是不是给我误诊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