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发现糖尿病

标签:
回忆录教育情感文化杂谈 |
我父亲有心脏病,母亲有糖尿病,所以这两种病都遗传到了我们兄妹四人身上。我哥、我弟和我妹他们三人都有糖尿病,所以我一直也对糖尿病有所警惕。2009年省优秀专家例行体检时我发现血糖偏高,于是蕙丽便坚持要我去医大一院去做全面检查。记得那天是空腹去的,挂了个主任医生的号。先是抽血测空腹血糖,然后喝了一大杯葡萄糖水,那糖水真是难喝呀,今天想起来还觉得恶心。接着就是每30分钟抽一次血,做糖耐量检查。检查的结果是,我空腹血糖是7点几,餐后血糖刚刚超过了12。大夫说,按糖尿病诊断标准,我已经达标,虽然不算重。于是就让我先吃药,并注意观察。从此就戴上“糖友”的帽子了,一直戴到现在。
我第一次吃的糖尿病药是格华止,就是一种合资生产的二甲双胍缓释片。我哥跟我说过他也是吃这个药,据说效果不错。可是我吃了不久,问题就来了,就是总容易拉肚子。虽说我基本上在家工作,有我自己的专用厕所,拉肚子不算什么大问题,可是出了门就麻烦了!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在深圳,老同学范维浩请我们全家吃饭。当时我女儿正在香港理工大学念博士,我们全家去深圳过年。我们两家一家三口,一共6个人,在深圳南海渔村酒店吃饭,席间我就憋不住了不得不去上洗手间。幸好南海渔村是高档酒店洗手间设施不错,我才顺利解决了问题。
年后回沈阳,我头一件事就去医大一院找大夫想办法。大夫说,降糖药多得很,二甲双胍类药是首选,如果你不适应就换别的药。于是给我开了糖适平让我试试。戴上糖尿病的帽子后我就买了强生的稳豪牌血糖仪,每三天测一次血糖。通常我空腹血糖超标,餐后血糖正常,后来就主要测清晨的空腹血糖。使用糖适平后,我发现这种药对我的空腹血糖的控制基本无效。这时我的老同学王中打电话跟我说,他吃阿卡波糖片特别有效建议我也试试。于是我就自己在药房买了他告诉我的牌子的阿卡波糖片,结果还是不好使。这时护士长打电话给我,她是我学生王大志的母亲,曾在东北大学医院任护士长,名叫田英。由于我们住在一个院子里,她对我和蕙丽都非常关心,我们关系非常好,甚至好过跟王大志的关系。她告诉我最近出了一种新药,是拜尔制药的拜糖平,用过的都说好,建议我也试试。于是我又去药房买了拜糖平,试了试还是无效。在药店我被发了一张广告,上面介绍一种治糖尿病的药,一天只要吃一粒,叫什么名我早忘记了。当时我总出差,在外边吃饭特别是和客人一起用餐,掏药丸吃药总是不雅,所以我感觉这种药特别适合我。于是我又去了医大一院找大夫咨询。大夫看了我拿出来的卖药广告,只看了一眼就不屑地扔到一边,说:“你要一天吃一粒的药也有呀!”说完刷刷在处方上龙飞凤舞的写下了一行拉丁文的药名和用量。这个药就是我无比崇拜一直服用到今天的亚莫利,学名好像叫格列美脲片。
从2010年起,我就开始吃亚莫利。遵医嘱先从一天1片开始,后来加到一天2片,不久又减为1片,一个月后减为一天半片。然后我就一直一天半片,半年后我的空腹血糖降为5.6,餐后血糖8点几。当然其间也有些反复,我又陆续增加了每天吃蜂胶,喝咖啡。到70岁以后,血糖一度高至7以上,但通过运动和饮食调节又很快降到6点几。
总的说来,我的糖尿病控制的相当不错。每天坚持散步,坚持控制饮食,这一点全靠蕙丽督促我。没有她我肯定缺乏控制的自觉性,所以我今天能控制疾病,保持正常人的生活蕙丽是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