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打包-组合的两轮拍卖

标签:
回忆录教育文化杂谈情感 |
组合优化是最优化技术中最具魅力的研究领域,无论是背包问题、旅行商问题、指派问题等都是最经典的组合优化问题。而组合拍卖的胜标确定问题也正是一个十分吸引人的组合优化问题,所以在我做网上拍卖的重点项目之前我就已经在做这个问题。当年在做电子商务的重点项目时,我的博士生陈培友就是做的这个问题,还发表了不少学术论文。后来他还到李一军老师手下去做博士后,所以说我们和哈工大在拍卖领域的联系和交流是有渊源的。
组合拍卖是芬兰早年在拍卖木材中产生的,由于木材数量太多,买方通常要买不止一根木材,于是便允许买方对多根木材出一个价格。当有多个竞价人(买方)时,他们选中的木材或许会出现交集,这样就需要确定究竟由哪些人中标,使得既不出现对标的物(木材)的交集,又能使卖方的获利最大化,这便是组合拍卖的胜标确定问题。这种拍卖形式现在已经在很多场合获得应用,比如大宗的鱼市场,用过的设备拍卖,等等。
我在旧设备拍卖中发现,有些标的物组合在一起是才能发挥作用,比如卷扬机和配套电机,车床和砂轮机,电脑与打印机加扫描仪,类似情况还有很多。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能不知道哪些标的物适合组合在一起。于是我就想是否可以在组合拍卖的第一轮观察哪些标的物适合捆绑在一起,然后再在第二轮把打包后的标的物拿出来让买方竞价,这样可以让卖方获得更好的收益。同时标的物打包后使得组合的可能数量大大减少,胜标确定的计算江边的更加容易。
按照这个思路我提出了一个针对政府和大型企业集中采购的“打包-组合”两轮逆向拍卖机制,并做了大量的计算实验,获得可很好的效果。这项工作我先写成中文的论文,2009年就发表在《系统工程学报》上了。我又扩展了研究结果,写成英文论文投到了管理学界最权威的,也是基金委最推崇的国际杂志《Management Science》上了。稿件投出后我收到了MS的编辑的评审结果,给了我这项工作很高的评价,但要请我进行较大的修改。当时我信心十足,认为我这回能发表一篇顶级期刊论文了。我按他们的要求修改后再次寄出,但是这次却遇到了跟第一稿不同的审稿人,不幸的是这次的审稿人却要求我按另一条路子修改。两次不同的修稿意见让我觉得很茫然,我不想错过机会,迁就审稿人的意见进行了修改,结果反而两边不讨好,最后被拒绝了。这对我来说是十分悲催的事,事后我总结这件事上的错误,我不应该太迁就审稿人的意见,反而失去了自我的判断。而这件事的根源还是在于我太想在MS上发表一篇论文了,结果反而失败了。望后来者引以为戒,审稿人说的不对完全可以怼回去!
英文论文在MS上失败之后,我又在两轮组合拍卖的计算上作了一些工作,也就是采用了量子进化算法(Quantum Evolutionary Algorithm)作为计算工具。后来这篇论文发表在《Computer & Industrial Engineering》上了。当然,工作的重点已经从拍卖机制设计转到了量子进化计算上了,虽然这也可以算是“两轮拍卖”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