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8.5第三次报奖

(2022-04-03 14:32:08)
标签:

回忆录

教育

情感

文化

杂谈

累战累败,却又累败累战,我在申报自然科学奖这件事上还是十分执着的。2009年至2011年我再一次申报自然科学奖,这一报就是三个年头。最终的结果还是失败了,于是我终于认命了,此后再也没有申报过任何奖项,当然参加别人打头的奖项不算。记得好像还真获得过三个省部级的自然科学二等奖,不过对我来说都没有用了,也从来没放在心上。

这次报奖时间拖这么长也是情有可原,主要就是教育部和国家奖励办都要上网上申报系统,系统刚刚使用功能不大好,大家也不太熟悉,所以拖的时间就比较长。首先是2009年下半年开始申报,我跟唐加福,黄敏一商量,觉得还是要找能提分的朋友一起申报,可能性更大一些。上一次找香港的朋友参加好像也没起到正面作用,反而让别人感觉是拉人凑数。当时跟我校管理学院的樊治平老师走的比较近,于是我们决定邀请樊老师参加。樊老师跟我住一栋楼,我打电话跟他一说,他便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邀请。于是这次参加的报奖的人员是:我、唐加福、樊治平和黄敏,报奖的题目是:制造与服务系统运作决策的建模与优化方法的研究。那几年,服务系统运作管理炒的比较热,所以选了个这个题目。治平在决策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和成果,而我们的研究成果还是主要集中在制造系统的建模与优化方法上。

2009年开始的第一步自然还是报教育部的直报国家自然科学奖,写了几个月的报奖材料,等到用报奖系统报上去之后就耐心等结果。好容易等到第二年2010年终于等到了好消息。这年柴天佑老师正好参加的教育部的科技进步奖的评选工作,而且还是评审专家组的首席专家(不知道叫什么头衔)。这时柴老师已经是工程院院士,又是国家基金委信息学部的主任,所以他有资格担任这个重要位置。虽然我和柴老师关系匪浅但我事先并不知道,也根本没跟他说我报奖的事。一直到他评奖回来了他才告诉我,我的直报项目通过了。不过柴老师可不是顾树生老师,他没有“敲诈”我要我请他吃饭。这时柴老师已经位高权重,也是很忙了,我也不可能有请他吃饭的荣幸。倒是此后我还参加过好多次他的饭局,当然我都是陪客不是主宾。因为我是柴老师主持的创新群体的主要成员,也是他主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成员,当然都是“之一”。

18.5第三次报奖
   
 (柴天佑院士领导的创新团队,2006年沈阳东北大学)

紧接着就是向国家奖励办申报,自然又是用网上申报系统填写材料。虽说是线上申报,谁也不可能直接在线上填写,还是要在线下先把材料写好,字数还要控制在限定之内,反复修改后才能到线上去输入。实际上比离线申报更加的麻烦。忙了大几个月终于按期把材料报上去了,刚想消停消停忽然来了通知,说是我的材料不合格要我补送材料,至于是什么我早忘得一干二净。于是我又急急忙忙按要求准备材料,这时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我只好让刘黎黎帮我跑一趟北京把要补交的材料送去。我的项目是教育部推荐的,所以相关材料也都是送到教育部。

等到刘黎黎从北京回来,她对我说:“教育部的人说,别的项目组都有人常驻北京,就我们一个人都没有,对我们很是不满!”我心中顿时就有一种不安的感觉。201X年后跑奖跑项目的风气已经很盛行了,我什么“工作”都没做,一分钱没花,想报大奖是不是“很二”呀。那几年我跟伍乃骐走得很近,他在广州工业大学,请我讲学过两次。这一年他也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奖,所以我们俩经常用邮件联系,交换相关信息。所以对于当时的“风尚”还是了解的,只是不屑于那样做,更准确的说是不会也不屑于去学那种做法。

果然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管报奖)的消息,我按捺不住了,从网上查了电话号码便打过去询问。当我说明我是东北大学的汪定伟时,对方的傲慢和不屑透过电话向我扑面而来。他说:“你自己心里没数吗?告诉你,你的项目在所有函评项目中排名垫底。”说完他撂下了电话。失望之余我感到受了一场羞辱,排名垫底又怎么样?如此奚落我,不就是因为我一次也没去“拜过码头”吗?。

函评排名垫底自然是没有进入下一轮答辩的机会了,这次的申报又一次落空了。从2002年到2012年,十年中我三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奖,可惜都失败了。这一年我已经64岁,即使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申报院士也太老了,因为院士正常申报的年龄限制是65岁。于是我明智的选择退出竞争,算了,再也不报了!当时心中回响的是杜甫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当然一滴眼泪也没有掉,虽然心中有一阵阵隐隐的痛。学术的金字塔只有极少的人能爬到顶端,我爬不上去也就到此为止吧。好好活着,按自己的原则做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就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