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自来水调度系统

标签:
回忆录教育情感文化杂谈 |
2003年,张国祥来我这儿读在职博士。他当时是沈阳市自来水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他曾是我校管理学院的本科生,所以基础还是不错的。到我们组来之后除了要学习博士生的一些课程外,还要结合他的工作需要开展课题研究。
我和张国祥,以及自来水公司的张亚峰总工程师一起讨论了好多次,发现沈阳自来水公司的供水调度问题很值得研究。特别是紧急情况发生时,比如出现大的火情或是管网发生大的漏泄事故,这时自来水的调度就非常困难,人工调度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调度不到位,就必然造成区域性停水,给市民生活和部分企业的生产带来影响。于是张国祥决定从自来水的应急调度问题入手开展研究,我认为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由于紧急情况的自来水调度问题很难建立数学模型,正好当时我们有一个同学正在从事基于案例的推理CBR(Case-Based Reasoning)的研究工作,于是我便建议张国祥考虑用CBR的方法来做这个问题。国祥愉快的接受了我的建议,便开始学习CBR的相关文献和我们组的研究资料。他身为企业老总,会议多工作忙,还要抽出时间来完成我布置给他阅读的文献资料,着实忙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到了程序开发阶段,我想实在是不能让国祥自己一个人来干这活了,于是我便分派了两个硕士研究生,邹广宇和王洪峰,来协助张国祥完成系统设计和程序开发的工作。为此自来水公司也给我们立了一个研究课题“沈阳市供水系统应急调度方法的研究”。
有了年青的生力军的加入,使我们的进度大大加快。在张亚峰总工的帮助下,邹广宇和王洪峰两人深入自来水调度室,又到各个主要的供水站考察。另外沈阳市供水的一部分来源于抚顺的大伙房水库,但是从大伙房水库到沈阳的供水流量是有限制的,这些因素都要考虑到我们的基于案例的推理模型中。我们在调度人员的协助下整理了一些典型情况的调度方案,有针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准备了一些调度预案,这样就初步建立了可信且基本够用的案例库。对于案例库的建立,张国祥和张亚峰都非常关心,他们俩都尽可能抽出时间参加大家的讨论,因为案例库就是调度好坏的基础。剩下的工作就是案例的检索和案例重用与修改,这些都是技术上的问题,我们回学校做就可以了。
经过三年的研究工作,我们研究开发的基于案例推理的供水系统应急调度系统在自来水公司试用,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2006年或是2007年,这个项目获得了沈阳市的科技进步二等奖。自来水公司自然是获奖的主要单位,张国祥说给我们两个获奖名额。我考虑市级奖励对我没有太大用,便把这两个名额给了王洪峰和宫俊,那时他们俩都留校了,正好用的上。本来邹广宇在这个项目中起了很大作用也应该获奖,只是这时他已经出国了,估计也用不上了,所以就给了其他有需要的同学。
我们这项研究也发表了不少学术论文,包括《信息与控制》,《东北大学学报》,《计算机集成制造》,《中国企业运筹学》,还有国际会议和国内会议文章我没有统计。当然,张国祥毕竟是在职研究生,英语写作能力也差强人意,所以没有高水平的论文发表。就是这些论文也费了他很大的力,我也帮他改论文改得焦头烂额。总而言之,有了足够的论文发表,2006年,张国祥也成功的拿到了博士学位。这也是我们这项研究的重大成果之一。
在此后的日子里,张国祥和沈阳自来水公司不忘母校情,为我们组也为东北大学做过很多贡献,在此不一一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