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9动态进化计算

(2022-03-21 14:50:35)
标签:

回忆录

教育

情感

文化

杂谈

除了我自己做的群落选址算法外,我也让几个同学参加做其他仿生算法的开发设计工作、这主要有王俊伟做的“雁队算法”和喻海飞做的“食物链算法”。所谓雁队算法实际上是一种粒子群算法的扩展,其基本思想就是根据局域最优性,选出一个粒子作为“头雁”,而其他粒子列成雁队,既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跟随“头雁”选定的方向进行搜索。而“食物链算法”则是模仿生命系统中不同层次的生物的聚集、追逐与猎杀的行为特性来模拟供应链中的企业的集群现象。两个同学作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进展,都有不俗的学术论文发表。比如王俊伟的“带有领导者和跟随者的粒子群优化”发表在了《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自然科学进展),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中国科学院出版的英文杂志。而喻海飞的关于“人工生命的食物链算法”也在国内的《系统仿真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和《东北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虽然学术影响不大,但是总算没有白忙活一场。两个同学也都顺利地拿到了博士学位,并且在日后的工作中都做的很不错。我也略感欣慰,总算没有因为我拉着他们做我那“不切实际”的研究而耽误了他们的前程

就在我们的算法研究工作举步维艰的时候,忽然出现了转机。我的最早的一批博士生之一杨圣祥在英国继续读博士后之后当上了英国雷斯特大学计算机系的教授。他希望和我一起联合培养博士生,而他在当时刚刚兴起的“动态进化计算”方面有不俗的工作。我欣然同意了他的想法,并让我的前后两届博士生王洪峰和刘黎黎跟杨圣祥一起做动态进化计算方面的研究工作。洪峰和黎黎都是我的好学生,在我后期的博士生中他们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洪峰念硕士时就帮我完成了自来水公司的供水调度的科研项目,念博士后也一直为我们组做出很大贡献,我也送他去香港理工大学工作过一段时间。洪峰的主要学术贡献是提出了多种群的粒子群算法,他把粒子群分为搜索群、开发群和记忆群,并形象的称为“三岛PSO(粒子群算法)”。算法对典型的动态进化计算测试问题,动态背包问题,移动峰问题的计算都取得了很好的计算效果。

12.9动态进化计算
        (我和杨圣祥,2006年英国)

刘黎黎是从在职辅导员转为正式博士生的,她是我最优秀的博士生之一。刘黎黎到我组里后,帮我做了大量事务性的工作,特别是一些财务上的繁琐事情,她都能处理的十分妥帖。记得那时我去财务办事,当时的财务科长郑老师就会说:“汪老师,你别自己来,还是让你那个学生刘黎黎来办吧。”因为我比较厉害,常跟财务处的老师争执,他们都“怕我”,或者说是“讨厌”我吧。于是我后来就落得清闲,有事都让黎黎去办。黎黎在学习上十分认真,也很有创新性。她提出了由多个粒子组成复合粒子的例子群算法,又把引力作用引入到粒子间的距离控制上,开发出包含引力的粒子群算法。这些算法应用到动态进化计算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2.9动态进化计算
   
 (王洪峰和刘黎黎,2007年吉林松花湖上)

有了杨圣祥的帮助,他们俩的论文的审阅和修改我省了不少劲,我一般只简单看看就让杨圣祥帮忙修改。由英国教授帮忙修改自然论文发表的水平都非常高,他们两都在《IEEE SMC Part-B》上发表了Regular 论文,既通俗说的长文。此外还在《Information Science》、《I. J. Systems Science》等多个国际杂志发表若干篇论文。那一段好像是我最后的辉煌,此后发表的论文的水平便每况愈下了。

我一直喜欢做优化算法的研究,也喜欢自己编程序,上机计算,一旦计算出理想的结果,我就会像打了胜仗一样兴奋,我十分陶醉于这种感觉。可惜呀,纯算法研究一直得不到国家的支持,所以只能做些跟应用相关的研究来养活算法研究。而且学生也不愿意做纯算法的工作,因为做这个方向不好找工作,时间长了这方面的工作就渐渐的萎缩了。我们组的同学都曾经以会做优化算法而自豪,然而到了后期的学生就已经自豪不起来了,因为在他们已经不怎么会做算法了。这不能不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遗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