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6研究方向凝聚

(2022-03-20 16:19:47)
标签:

回忆录

教育

情感

文化

杂谈

刚毕业那几年,我“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写了好几篇论文却没有一个凝聚点。有一次,柴天佑跟我有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他说:“你这样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就跟竹竿打水,虽能激起一点水花,但不会形成学术影响。”柴老师的话深深的说到了我的痛处,但是那时候我没有自己的课题,只能四处探索,没有明确方向也是有其内在原因的。

打美国回来以后,我的研究方向逐渐凝聚,主要做工业生产系统中的建模与优化问题。我记起我们在华工研究生刚刚入学时陈珽老师的讲话,陈老师说:“我们系统工程做的就是建模与优化,对于任何问题首先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搞清楚问题,然后对问题实现决策优化。”在开始指导博士生以后,我就把我的研究方向定为:“工业与社会系统的建模与优化”。这个研究方向是很宽泛的,不仅涵盖了我现在所做的863计划和国家基金委的研究项目,也把我过去所做的工作都包含在内。

我每年把我的拟定的需要研究的课题列成清单,让当届入学的研究生挑选。我明确说明,这些课题分为两类,一类是赚钱的,一类是不赚钱的。所谓赚钱的课题就是得到国家或是企业资助的研究课题,这类课题一般偏向应用问题。另一类不赚钱的课题则多半是优化方法类,是我出于研究兴趣而拟定的偏向理论的课题。无论做哪一类课题,所有的学生在我们组的待遇是一样的,我的目的就是要用赚钱的课题来养活理论研究。做偏向具体应用问题的课题可能更好找工作,而偏向理论的课题更容易出论文,两者各有所长,所以学生们会根据他的未来发展意向来选择课题。后来我发现有时候学生根本不明白他们需要什么?在选择课题上容易挑肥拣瘦,于是我放弃了让他们自由选择的方法,而改用根据学生的发展愿望指派适合的课题给他们。如果实在不愿意还可以找我调换。经我三寸不烂之舌一番吹嘘,我会让学生感到给他的课题是最好的课题。总之最后找我调换课题的事很少发生,看来我的策略还是成功的。

几十年下来,我们组的赚钱的课题主要分布在:

l  生产存储控制与计划调度中的建模与与优化;

l  面向敏捷制造的ERP中的建模与优化;

l  电子商务中的建模与优化;

l  网络拍卖中的建模与优化;

而我们被养活的理论课题主要包括:

l  各种智能优化算法;

l  人工生命计算;

l  软计算;

l  动态进化计算;

l  基于仿真的优化方法;

当然两类课题并不是决然分开的,在做应用型课题中很多同学也用到了我们理论课题中的研究成果。这两类课题的研究中都出了不少优秀的学生,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骄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