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欧洲 |
从萨拉热窝到莫斯塔尔
从阴霾的萨拉热窝出来,车行不久,就进入巴尔干的崇山峻岭之中。没多久,天开始下雨,雨丝挂在大巴的窗玻璃上,模糊了视线,也平添了寒气。十一月初,巴尔干已经进去深秋,虽然还没开始下雪,但阴霾的天气加上昼短夜长,已经让人感觉是冬天了呢!
我们坐的是航空式的大巴,前挡和部分车顶是全玻璃的,这样有利于观景,也更容易看清前方的路况。山路崎岖,道路湿滑,高大的车身,每一次急转弯,都要为司机和自己揪一把心。然而,窗外忽闪而过的山河那么俊美,湖泊那么碧绿……染了多重色彩的山岭,散落山间的小屋,还有飘忽流动的云雾,一切都辣么美,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种景色,似曾相识。像新西兰,但又没那么容易到达;像云贵川,但这里的水更加秀美灵动……感动和赞叹从心底,像汩汩冒出来的温泉,一路上都没有停止过。拍不了照,只能把美景默默烙在心里,期待下一次的相遇。
跟自己确认过,这是我喜欢的地方。波黑的美,不在于萨拉热窝,而在于山水之间,在拉玛湖,在普罗科斯科冰湖,在乌纳河,在已知通向未知的路上。
下次再来,该自驾了吧!
莫斯塔尔老桥
这是我听到关于桥的最好的一句话:“没有桥梁,我们都无法达到对方的彼岸”。不想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只觉得这句话像利箭穿透了我的心,正如我第一眼看到莫斯塔尔古桥的感觉。
古桥建成于1566年,由奥斯曼首席建筑师希南的徒弟设计建造,横跨雷内特瓦河,跨度达28.7米,距离水面高20米,中间是一个半圆形的单拱,犹如一道横跨河两岸的一道彩虹。17世纪时著名的奥斯曼旅行家、探险家Evliya Çelebi在他的游记中写到:“这座桥就像一座彩虹拱,飞向天空,从一个悬崖延伸到另一个悬崖......我,真主的贫穷和悲惨的奴隶,已经走过了16个国家,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耸而宏伟的桥梁,它像是被从岩石高高地抛向天空一般”。
自古以来,古桥西边住着信仰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东边住着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尼亚人,四百多年来天主教堂与清真寺隔河相望。因为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这座城市里一河两岸的居民不时有小冲突。
波黑战争中,古桥两岸的波斯尼亚穆斯林和塞族的天主教徒展开激战。最终古桥被克罗地亚人的军队摧毁,据称当时共有60枚炮弹击中了古桥。战争结束后,由于莫斯塔尔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西方国家筹措了资金,重建计划于1999年开始,历时5年。除了复原莫斯塔尔的古建筑外,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原样修复被炸毁的古桥。
当时匈牙利派出军队的潜水员到内布雷特河中打捞原本属于古桥的石块,其余的石料均采自当地历史最古老的采石场,并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出了专家团队作为技术指导,为求从技术和原料上最大限度地复原古桥,最终古桥于2004年顺利修复。
桥头的一端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Don't forget 1993”。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P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