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京都之 岚山+嵯峨野
| 分类: 日本 |

天龙寺所在的这片地最早是嵯峨天皇(786-842)的皇后橘嘉智子(786-850)创建的檀林寺。之所以建在这里,是由于嵯峨天皇喜欢在此山中游猎,在附近兴建了离宫嵯峨院(后来的大觉寺),这片山也因此被称为嵯峨野。橘嘉智子死后,檀林寺逐渐荒废,直到四百年后的后嵯峨天皇(1220-1272)重又将其建成离宫龟山殿,这里才又焕发出活力。据说殿后的山坡因形似龟甲而取名龟山,曾住在龟山殿的皇子后来继承皇位,成为龟山天皇(1249-1305),这父子二人驾崩后均安葬于此。这些都是天龙寺的前缘,真正建寺是在1339年,开创室町幕府的首位征夷大将军足利尊氏(1305-1358)为祈后醍醐天皇(1288-1339)冥福而在此开基创建天龙寺。他请来临济宗禅师、七朝帝师、园林设计大师梦窗疏石(1275-1351)作为开山之祖(首任住持)。寺院于1344年落成,山号灵龟山,此后成为京都五山(京都禅宗寺格)之首,临济宗天龙寺派大本山。可惜后来屡遭战火,如今的建筑多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建而成。
从小方丈室向南看,便是著名的曹源池。曹源池最早由天龙寺的开山之祖梦窗疏石设计,银阁寺、金阁寺都尊他为劝请开山,也就是名义上的开山,但真正由其本人在有生之年开山的寺院,还是第一次看到。他曾被七代天皇尊为国师,因此有“七朝帝师”之称。他设计的庭园典雅大气,充满诗情画意,其中的西芳寺和天龙寺很早便被列为世界遗产、国之名胜。眼前的这座池泉回游式庭园,以曹源池为中心,远借岚山近取龟山,山上树木层叠有致,池中美石聚散相宜,是极具代表性的借景式庭园。据说梦窗国师初建水池清淤时挖出一块儿刻有“曹源一滴”的石碑,故取此名。
从北门走出天龙寺,直接面对的就是岚山著名的嵯峨野竹林。浓密的翠竹漫山遍野,与深山古刹正好相得益彰。古诗云:“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抬头望去,阳光透过竹林的缝隙倾泻而下,愈发让人有种“梢云耸百寻”的感觉。走出竹林小径,是一方名为“小仓池”的水塘,顺塘边小路继续北行,可以前往多个寺院和村舍。竹林北边的“嵯峨之道”上寺院不少,距离较近的有常寂光寺和二尊院等,较远的有祇王寺,主要源于《平家物语》中看到的一段悲情故事。《平家物语》与《源氏物语》并称日本古典文学双璧,是史诗性的文学巨著。《平家物语》讲述了平安末期平氏家族兴衰荣辱、平源两族争霸直至平家败亡的全过程。与《红楼梦》不同,这里面发生的故事都是根据史实和民间流传编撰而成,经多人撰写整理,因此并无明确的作者。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P28

P29

P30

P31

P32

P33

P34

P35

P36

P37

P38

P3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