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徒步徽杭古道

标签:
徽杭古道徒步中国蓝天凹江南第一关 |
分类: 走遍中国 |
今年的天气特别怪,已经进入小雪了,可江南还完全没有冷下来的迹象,查当地天气预报,最近一个星期之内都是阴雨连绵。好嘛,这哪里是冬天,简直就是梅雨季节嘛。在龙川村出发前,每个人都套上了简易雨衣,带上一根2元钱的竹棍,加上不防水的背包和徒步鞋,这就是我们的全副装备了。望着峡谷之中的浓云重雾,不由地觉得有一股寒气从脚底升起,之前有人笑说要来体验古徽商的行路难,还真不幸被他说中了,只不过我们不是去奔赴一本万利的生意,而是既付出时间又付出劳力和门票却不知回报为何物的蠢驴。
从岭脚到江南第一关的这段山路不算长,却既陡又直,加上一直下雨,我们才走了一个小时,就已经全身上下内外都湿透了,只好在关口换上雨衣。传说中的“江南第一关”名头很响,但无论其气势还是险峻程度,都只能让人呵呵了。据说以前有一对经商的兄弟在此躲雨,不幸被雷打死了,后人才在这里建了一座牢固如防空洞的石窟给人避雨。此时的我们惶惶如丧家之犬,既没有太平天国待王李世贤的豪情,也没了胡宗宪的感叹,只顾稍作休整,便又埋头赶路了。
峡谷下方有一条可以迂回的栈道,是为了只逛逍遥谷的游客而建的,事后才醒悟只有这一段景色有点感觉,上有云雾飘渺的山峰,下有奔腾不息的溪流,山道弯弯,每转过一个岬角,就会呈现不同的风景,雨雾升腾之间,山间景色也瞬息万变,让人目不暇接。谁说徽杭古道没有景色呢,那大概是因为他运气不够好,没碰上下雨天吧! (苦笑)
刚开始时,我还能不紧不慢地跟在同伴后面,不断地停下来拍照的结果就是越拉越后,到最后真的变成了一个人在徒步。寂静空山中,不见一个人,除了哗啦的溪水声,只有我的竹竿戳在石阶上孤独的回响。有驴友半个月前来此徒步,刚好碰上了驴友大会,他形容山上人山人海,红旗招展,全国各地的驴友都来此打酱油,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太信。
过了逍遥谷、黄茅培、施茶亭之后,就基本上没什么可看的了,索性收起相机,放开步伐向前走。中间有一段挺长的平缓的机耕道,明显不是古道,让人怀疑是否走错了路。直到班肩坞岔路口,问了修路的工人,才重新踏上了去上雪堂的山路。此时,雨下得越发大了,不但冲锋衣湿透,连裤子鞋子也都挂掉了,有那么一刻,我担心相机包都要被浸透了。这让我想起了这么多年在香格里拉、楠溪江、稻城亚丁、尼泊尔珠峰、禾木喀纳斯等地的徒步穿越,几乎没有一次不下雨或下雪的,难道我是户外徒步界的萧大师? 话说走到此时,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回想徒步起点有一块石刻,上书汪国真的励志鸡汤 :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树碑的人还真是有先见之明,还是他根本就是一位同道中人?
从上雪堂一路上坡,又爬了近一个小时,终于到了垭口~蓝天凹。此时整个山头都被包裹在云雾之中,从浙江方向吹过来的山风异常地冷,贴在身上的衣服变成了冰块一样滴刺骨。我急于找到当晚的住宿点,可是蓝天凹的客栈大都关门大吉,只有一家“徽杭之家”也是临时搭盖的窝棚,条件比尼泊尔山间的还差。按照原来的计划,我们到达蓝天凹之后,就要原路返回,然后从大鄣山峡谷退到山下,可是这样又要走三四个小时,估计到那个时候,我们都会撑不住中标感冒的。正在不知如何做决定的时候,程洪忠师傅恰到好处地出现了,为我们解决了当晚的住宿问题,这大概也是他嫂子在风雨之中苦守了大半天的回报吧!
其实徒步徽杭古道最大的惊喜就是程师傅嫂子家后面的小山谷。一条婉约细腻的瀑布,弯曲通幽的小溪,铺满黄叶红叶的山坡,一道小桥连接蜿蜒的盘山道,不知是否通向云雾中的清凉峰。想象天气晴好的日子里,坐在溪边,聆听大自然的高山流水,任红叶纷洒肩头,泡一壶香茗,暂时忘掉尘世的俗务烦恼,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彼时彼刻,你还有什么可奢望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