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安娜山中走了整整15天之后,我的皮肤变得干燥,手皮开始皲裂,肠胃也因为受到虐待常常处于怠工状态,登山的各种症状都跳出来找我的麻烦,再不想法子安抚一下的话,估计它们就得罢工抗议了。
博卡拉无疑是补偿它们最好的地方,我们在这里挑了一家花园洋房,好好地腐败了几日。早上睡到自然醒,把所有的脏衣服重新泡洗了一遍,中午享受美美的午睡,下午去湖边吹吹风,划划船。等到夜色降临,就近找一家中餐馆(龙脉)好好饕餮一番,安慰一下久思成病的胃。没事的时候,就在花园的吊床上晃荡着,刷微博、晒太阳、在阳台上边泡茶边聊天。
刚刚过去的10月份是漫长的,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在登山途中的孩子无疑是幸福的,但幸福指数往往会受各种因素影响,身体的疲劳、合不来的队友、难以下咽的饮食、痛苦的高反、以及感冒等各种不适应都可能使你的幸福感消失殆尽。当旅途归来,尘埃落定,可以静静欣赏自己一路拍下的美图,怀想旅途中的点点滴滴时,那种幸福感就会像春天的溪水陡然暴涨。
一家不起眼的小饭馆Asian Teahouse成了我们每天必去的地方。老板为人亲切幽默,做得一手好饭菜,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家的价格很平民,通常100卢比就可以搞定一餐。炒面量大到吃不完,吃“刀疤”会给你无限量地添够米饭和鸡肉。尼泊尔人做菜的效率很慢,常常为了一份早餐要等上一个钟,当你再耗一个钟搞定它时,已经到了午饭的点,于是干脆早午餐一起解决。
在这里,每次都能碰到有趣的人和事。某日,一位美国女孩主动跟我们搭讪,大聊她在中国的各种趣事,甚至还能用各种方言跟我们开玩笑。又一日,一个西安的小伙从川藏线一路骑行到此,在博卡拉卖掉他的爱车,然后南下印度旅游。还有一个68岁的老头,也是从成都一直骑到这里,老人那坚毅但又有点落寞的须发与眼神让我们不禁汗颜而又心酸。
某一天清早,我和Abel去湖区湿地拍鸟。路上被一嬉皮士扔鞋砸中,正待发作之时,从他两边冲过来一男一女把我挡住,他们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用眼神示意我赶快走开。刚开始还不明白状况,还以为是自己黑得像奥巴马,才有幸享受被扔鞋的待遇。稍后才明白这位老兄要不是“飞越疯人院”,就肯定是许巍歌中所唱的“在路上疗伤”的主。博卡拉就是因为二战后西方那些喜欢标新立异的嬉皮士齐聚这里才出名的,这些“垮掉的一代”逃离富足发达的高福利国家,把这个贫困落后的山南小城当成天堂,岂不是自欺欺人?
当然想通了也就不奇怪了,物质高度发达之后反而会成为异化来压迫人。“穷人住城里,富人呆乡下”是要经过城市化过程后才出现的。这也是为什么越是贫困原始的地方,越能聚集年青的背包客。像博卡拉这样的地方,有着全世界最壮美的雪山美景,鱼尾峰每天都在上演精彩的日落金山,宁静的费娃湖,廉价的旅馆,丰富多样的美食,形形色色的人群,不正是适合背包客常住的地方吗?
回来后,每每被朋友问及:“三个月的旅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的回答都是:“以旅行的心态来生活,以生活的姿态去旅行。”人生而向往远方,却无时不刻不在平庸之中。活在当下,不仅要关心粮食,关心空气,还要像透过取景框一样,把生活的平庸放在焦外,亮点则放在景深之内,如此方能超越平庸,真正地关心自己。

P1 费娃湖

P2 在湖边静等日落金山

P3 桑冉阔特山上每天都有很多人在玩滑翔伞

P4 配料还算齐全的尼泊尔餐“刀疤”
P5 荡舟费娃湖

P6 湖中小岛上的神庙

P7
P8 完美的鱼尾峰

P9 山上的和平塔由日本人捐建

P10 山上可以俯瞰费娃湖和博卡拉全景

P11

P12 山顶的雕塑

P13 俯瞰博卡拉的另一面

P14

P15
P16 神奇的Devi’s Fall

P17
P18 湖区的外围生态非常好,湿地里有很多种鸟类和猛禽

P19 连这里的牛也特别长情
P20 宁静的湖畔是当地人钓鱼的好地方

P21

P22 老城区

P23 老城区的Bindyabahini Temple直接面对雪山

P24 雪山下的城镇

P25 黄昏下的博卡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