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根尼亚古马里到马杜赖直达的车次很少,车站工作人员建议我先到Nagercoil再去转车。Nagercoil是南印连接喀拉拉邦和泰米尔纳德邦的交通枢纽,交通十分发达。从Nagercoil到马杜赖是印度难得的高等级公路,都是6到8车道的准高速。我坐在车头的位置,和司机平行,看到平均时速能达到80,偶尔还能冲到100。南印度交通便利,一站一站地坐,一般都能马上发车,不用苦苦地等。就连售票也现代多了,用的是手持的类似POS机的售票器,小票上面有起讫站点,时间和票价,不用再担心黑心售票员了。
南印度的城市之间很少看见房间,只有少量的学校或工厂,大部分地区都是乡村田野和自然湿地。湿地的生态很美,能看见各种水生植物和鸟类,甚至有两次我还看见了成群的鹈鹕。如果不是亲历,很难想象人口数量世界第一的印度,竟然会有这么大块的原野至今未被开发,简直就是处女地嘛!
那么印度那么多人都闪到哪里去了?答案就在城市里,。从马杜赖车站开始,我一下子又回到了北印度的嘈杂与拥挤状态。马杜赖是泰米尔纳德邦第二大城市,也是印度教七大圣城之一,还是达罗毗荼文化中心,不但到处人多车杂,就连旅馆也几乎满员。我背着大包在West Perumalai Maistry St来回走了两遍,才总算找到一家性价比一般的旅馆。
北方的圣城瓦拉纳西有一条恒河,而南方的圣城马杜赖则有达罗毗荼风格建筑巅峰之作——斯里米纳克希湿婆神庙Sri Meenakshi Sundareswarar Temple。马杜赖像是印度人的麦加圣地,而湿婆神庙就是城市的信仰中心,它犹如漩涡的中心汇聚了四面八方前来朝拜的人流。无论庙里庙外,到处都是上身赤裸下穿托蒂的男人,和纱丽飘飘的女人,他们虔诚的标志就是手中的花或涂抹在脸上的颜料。在印度,除了瓦拉纳西,没有一个城市会有这么多的人为了信仰而奔波忙碌,在这个城市行走的人不是要去朝拜的,就是刚刚朝拜完要回去的。
实际上整个城市的生活也是围绕着神庙进行的。印度的神庙与信仰扎根于日常生活之中,神灵也没有刻意躲进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与信徒保持缥缈的距离。很多时候,生活和宗教密不可分。拜庙不仅是来还愿或祈祷,也是一家人齐心协力去做一件事,至少在外人看来更像是一家人集体出游。神庙内到处都有卖纱丽、手镯、油灯蜡烛和鲜花的小摊,神庙外围全部都是商店和旅馆,东门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专业市场(裁缝与铜器市场),原来也是神庙的一部分,其建筑结构、柱子和神庙里的一样。
南印度的神庙一般没有天井,殿和殿之间以长长的曼达帕(列柱长廊)相连接,阳光很难渗透进来,所以给人一种幽深阴暗、神秘的感觉。不了解印度教的人出于好奇前来参观,但诡异的信仰、神秘的气氛、加上奇装异服打扮的教徒总是让人难以亲近;而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印度人来说,这里是他们世俗生活的中心,灵魂的寄托所。日上三竿,神庙内外熙熙攘攘,挤挤挨挨,来者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拜湿婆和米纳克希女神。很多人远道而来,舍不得去住酒店,就在北门外打灶搭锅,燃起烟火,入夜了就原地露天睡觉,俨然把这里当做自己家了。

P1 大清晨,就有人在庙里静坐冥想了。

P2 曼达帕天花板上一连串的莲花,这是印度教诸神乘坐的彩云吗?

P3 沿着长廊走向信仰

P4 曼达帕长廊

P5 跳舞的湿婆

P6 柱子顶端的怪兽雕塑

P7 点点油灯

P8 神牛南迪

P9 这根细的铜柱(看起来像竹子)不知有何寓意,莫不是湿婆的神器之一?

P10 与裸男一起拜庙

P11 柱子上类似战马的怪兽

P12 象鼻神

P13 金百合池

P14 神庙的屋顶

P15 天花,真的是天上的花朵,还是小孩玩的万花筒。

P16 金百合池边的雕塑

P17
神庙的哥普兰Gopuram塔门高耸入天,高达10层,有30米高。

P18 神庙雕塑

P19 神庙雕塑
P20 高耸的神庙

P21 神庙上面雕刻着色彩绚丽的3000多神象,按照创生次序自上而下分为守护神,神和人。

P22 印度教徒进庙必须脱鞋、穿托蒂,献花。

P23 印度教神话中的天庭世界

P24 哥普兰顶端

P25 从西门外看神庙。马杜赖市区就是以神庙为中心,向外一圈圈荡开,像是莲花,又像波纹。

P26 神庙位于千家万户的中心,高高的塔门成为城市的地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