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茵莱贫穷的乡村

标签:
缅甸茵莱乡村贫困乡村茵莱湖旅游 |
分类: 东南亚 |
鸟水镇以运河为界,运河的这一边是镇中心,有寺庙,多家旅馆,旅行社,和市场。运河的另一边,跨过运河尽头的那座简易桥,就上了一条乡间土路,则尽是破茅屋一类的村舍。这是我第一天刚到鸟水镇,寻找租船时注意到的,现在刚好用作不去大孔的替代线路。
没有地图,没有攻略介绍,也不知道去的是什么地方。完全是凭着感觉,向着那条挺宽的土路骑去。这条土路有几公里长,连接着沿路的几个小寨子,一直通向不远的山脚。两旁草木葱茏,而且水洼遍布,间杂以茵莱人居住的竹棚茅屋,一片水乡景象,非常适合散淡的骑行。
土路的两边皆是大大小小的水洼,这些水洼是村子的生命线。鸭子在水面游荡,水牛在里面打滚;妇女们则在岸边洗衣服,洗完衣服淋浴;小孩则跳进水里,大闹水塘。今年干旱,雨水很少,所以水很浅,被拨弄得浑浊不堪,但茵莱人似乎从来不计较。
我们把车子放倒在路边的一颗树下,跨过一座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小竹桥,向着疑似的村子走去,心中既充满了猎奇的心里,又不无冒险的刺激。
说是村子,其实更像是山区的土寨,那种简陋看得让人心酸。村里的住屋大都以竹片和木头搭成,底层架空,用来养一些家畜,也防止内涝和蛇虫侵害。二层就是起居室兼卧室,家里人多的还有第三层,外面围了一圈木条,就算是阳台了,这是条件好一点的了。这些棚屋都弱不禁风,似乎一推即倒。好在高原地区应该不会有台风,条件艰苦,但还不至于有危险。只是人畜混居的环境颇像二十年前我在乡下老家的情景,让人不敢轻易落脚,生怕茅草下面会藏着什么,被无意中踩到。
有同伴看到疑似的厕所,内急想上。厕所搭在一块菜地的边上,因为早上的大雨,地上变得像沼泽地似的泥泞滑溜,迟迟疑疑地走到了面前,最终还是忍住了。
村子的一块空地上,有一群孩子在玩游戏,看见我们在拍照,就都围了过来。看到相机里的自己,兴奋起来,于是纷纷呼朋唤友,一会儿就聚拢了一堆小孩,抢着要拍照,抢着看相机,然后就互相开玩笑,嘻嘻哈哈闹做了一团。
这里位于高原湖区,却不知为什么像那些干旱缺水的地方,小孩身上的衣服都是脏兮兮的,凑近了不免有一股怪味,使人产生逃离的想法。但小孩太天真可爱了,又不忍扫他们的兴,只能若即若离地混在其中,看着他们做游戏,回想着自己的童年。
角落里开回来一辆破农用车,“突突突”地吼叫着,切割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孩子们却完全不管这些,自顾自地玩着跳橡皮筋,在农用车的腾腾烟雾中,起劲地跳着,闹着,欢笑着。
几间茅草屋,一群鸭子,加上地里的庄稼,就是一户普通人家的全部家当了。
看起来蛮有诗意,住起来怎么样,只有住在里面的人才知道。好在不在台风区,否则要经常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了。
水牛应该是比较贵重的家当了
三十年前,我也是骑着这样的自行车去上学的。自行车和我的身高差不多,这样的老爷车我们父子一共用了三十多年。
小姑娘是村里难得一见身上保持干净清爽的孩子。跟其他家一样,她家里也搞了副业—自制雪茄。村里人很淳朴,以旅游区四分之一的价格卖给我们两盒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