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初中的地理课本是这样讲中国领土的四极的:东极—黑熊岛上乌苏镇,北极—黑龙江心主航道,西极—葱岭中峰号屋脊,南极—曾母暗沙南群岛。
大凡极端的地方都是很难到达的。西极是新疆乌恰县帕米尔高原上一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南极曾母暗沙却是一个淹没在水下20米处的礁滩。东极以前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的交汇处,但自从2008年黑瞎子岛的一部分回归后,新的东极就是黑瞎子岛上的边界线了。
而中国领土的最北端在黑龙江上漠河县境内,但不是在人们通常认为的漠河镇,而是在漠河镇以东60多公里的乌苏里镇。只不过因为北极村相对容易到达,又抓住了旅游发展的先机,大搞宣传,先入为主地被大多数人所认同。
北极村地理上的意义远大于它的旅游价值,而大部分人也是冲着这一点来的。旅游者大都喜欢拿一些难以到达的地方来炫耀自己的足迹,要说走遍神州,北极村可不能不到哦。
从哈尔滨到漠河要坐一整个晚上的火车,而后在漠河换公车到北极村,还要开两三个小时。从漠河到北极村的班车被私人承包了,就一辆车,在这条线上来回地跑。我们以为火车站是班车的始发站,就在那儿等,结果还是要开回汽车站去买票。
不幸的是,我们坐的班车开出去不久,前门就出了故障,不能开合了,只好开到附近的修理厂。这么一耽误,等到了北极村,就已经是下午了。由于没有买景区内的区间车票,只能走路去北极点。没想到路途还挺长,走了有一个小时多,才找到了那块“我找到了北”的石头。
景区内几乎没有什么人,一个人好不容易找到了北极点的地标。看着地上的中国几个地理坐标,心里颇为感慨:不出来走走,是不会知道“地大物博”的真正含义的,单单陆路上几个可以到达的极致点就够你跑一阵了。
这里的建筑,景点和家庭旅馆都以北极作为煽情点,起的名字不外乎:中国最北的邮局,最北的厕所,北极第一哨,最北的农家等。我们原来住的鹿祥苑,主人非常热情淳朴,后来因为人多太吵,就搬到了对面的李大妈农家小院。即使这样,还是觉得很不好意思,于是又跑回鹿祥苑去吃饭。我们在这里第一次吃到了鹿肉,又香又嫩,比牛肉好吃的多。
李大妈家装修得比较整齐,有点接近正规宾馆的意味。干净整洁了,但家庭旅馆的气氛就大大不如了。墙上挂的照片显示着李大妈曾经接待过不少国家和省里的领导人,世面见的多了,待人接物自然就不一样了。怕冷的人是不用担心的,晚上火炕烧得很热,几个人睡在一起,竟然热得要掀被子才行。
李大妈说,每年人最多的时候是六月夏至左右,那是体验极昼,观赏极光的时节。还有就是春节最冷的时候,很多人跑来这里体验最冷的春节。东北人说温度都会省去“零下”,比如说,“20几度,那不冷,咱这儿最冷时50多度呢!”
第二天,我们坐着张师傅的电动三轮车逛了一遍北极村的几个点,也就是北极第一哨,日伪电厂遗址,邮局,市场。张庭侦师傅是残疾人再就业的模范,曾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为人热情乐观,能歌能唱,善于说笑话,也算是北极村的一个名人吧。
和昨天一样,天依然下着小雨,黑龙江江面上起了雾。雾气一阵一阵,被风吹着跑,仿佛有意不让我们看清楚对面的俄罗斯。我们站在“神州北极”观景台上,从这里溯水而上,可以到达洛古河村,也就是黑龙江的源头,那儿也是作为一个龙的传人必去的地方。

九月底,地里还有一些未收获的庄稼。远处是北极村的旧区,大都是木刻楞的平房。
北极第一哨。据说俄方如果有事要商谈,只要在他们的哨所上插一面旗,我们的哨兵就能看见了。
我们这边的设施比较好,有关边界问题的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
中国最北的邮局,我在这里寄出了几张明信片门票。听说阿尔山国家公园的门票要100多,邮局工作人员
惊讶得嘴巴都合不拢了。北极村08年的门票价是30元。
中国最北的厕所。其实,前面靠近北极点的地方还有一个,只不过这个更艺术一点,个人更喜欢一些。
北极点其实是在一个江中的岛上,要通过这座晃悠悠的木桥才能到。不知道汛期来临时,会不会被淹到。
找了那么久,你找到了没有?我可总算是找到北了!
北极点的地理座标:北纬53度29分52.58秒,东经122度20分43.48秒。
这儿距离喀什3962KM,距离福州3056KM,离我的家乡大约3164KM,大概要走两天才能到家。
李大妈农家院有一个挺大的花园,还种着不少的蔬菜。
北极人家酒吧,门口停的可都是豪车啊,消费之高可以想象。
咱也来一张,凑凑地理上的意义吧。中国的东西南北四个极点,我也算是到了两个(北极和西极),
接近一个(东极)吧。
“中国最北一家”宾馆
到处都是“最北”的字眼,都被搞糊涂了,到底哪儿才是最北的一家呢?
或许是受俄罗斯民族影响,北极村人也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满鲜花,连院子外面也不放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