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12.15
南山崇福寺
“佛教乃哲学之母,可以挽世道人心于沦陷;纠科学之偏颇;补法律之不足”―孙中山
“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圆满至善的教育。修行就是将我们对宇宙人生的错误看法,想法,说法,做法加以修正。”-净空法师:
冬日偶游,竟又走到了崇福寺。南山崇福寺位于广化寺左边,与月峰寺一左一右护卫着广化寺(全国十大丛林之一)。其实,在整个凤凰山范围内,有大小不一的佛教寺庙庵堂好几十处,分属不同流派。我是个“性本爱丘山”的草民,几年来把山中的寺庙也逛了个八八九九。不过对佛教信仰也只是崇敬而已,并无深究。只知道崇福寺属于净土宗。归来网上查询,方知净土宗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故名。因其始祖慧远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净土,故又称莲宗。(东岩山下的金刚古刹则属于曹洞宗)。
花了个把小时,把寺门上下走了一遍。除了山门的“佛日增辉”和赵朴初提的“南山崇福寺”石匾还有些古意外,其他的楼堂馆所都是簇新有余,古味不足。这座寺庙始建于唐末,算起来也是千年古刹了,即使历经劫难,重建而重修,为何古朴之意荡然无存?想来是1986年重修之时,只注重了建筑的威严宏伟,却忽略了精致和细节。外面看着巍乎高哉,里面却实空洞无物。如左边的知恩堂,右边的地藏殿无不如此,只有中间念佛堂所供的文殊普贤法像还能入得法眼。园中的花草显然缺乏精心打理,不是肆意滋长如野菊,就是藤蔓交错,杂乱无章。更多的地方成了一块块的菜地,修行的好地方成了俗家之居住地。
我不知道最早的建筑是怎样的,但起码不应该是现在的这副模样。汉传佛教大都建在平原上,讲究中轴对称的格局,层层递进的气势。而崇福寺依山而建,也颇有些层次和气势,只不过,这样的格局倒更像藏传佛教的喇嘛庙了。
事实上,这些民间信仰的庙堂经过翻修扩建,都已大不如前。丢掉了原来的风格与底蕴,修旧如新就是难免的了。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家旁边的梅峰寺(仅剩一块“梅开雪里,峰涌城中”的牌匾能让人流连),龟山的福清禅寺,东山祖祠(三一教),庙前的城隍庙,都已不复从前的感觉。更有不少的庙堂,如西岩寺,真武殿,金刚寺,白云寺等,掩映在市井的喧闹之中,日益没落,已经鲜有人知了。
这些寺庙馆所,正是民间文化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平日释放心灵,暂离市井喧嚣的好去处。如果能妥善管护,苦心经营,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就更大了。无论对于在家的出家的,都是一贴净心明性,卸下心灵包袱的好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