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人们都把它向往
那里四季常青
那里鸟语花香
那里没有痛苦
那里没有忧伤
它的名字叫香巴拉
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哦,香巴拉并不遥远
哦,香巴拉并不遥远
它就是我们
我们的家乡
“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人间最殊胜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一个叫德乾旺姆的歌手,娓娓唱出了人们心中对香巴拉的想象。香巴拉,其实就是香格里拉,在藏语中意为“心中的日月”,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世外桃源”吧。
香格里拉县原名叫中甸,它像一道分水岭,把游客和自助游截然分开。一般的团队游只走昆大丽,最多到中甸也就折回了。再往西往北,就是德钦梅里,过到西藏了。那儿才是最美的,最应该被称为香巴拉的地方,只是不属于一般的游客。
我们先后两次经过中甸。第一次从大峡谷过来,已经是晚上,只能草草睡下。第二天早上直奔梅里去了,竟没有时间在中甸呆一呆。从梅里回来,我们又一次回到中甸,住在名字很好听的“三仙居”,不知是否取义自稻城的三神山。 
尼西红土地
第二天的时间依然很赶,所以一大早就打的直奔松赞林寺。师傅带我们一直开到山上后门,但还是没能逃成票,守门的喇嘛很早就在那里了。此时游客稀少,寺院非常安静,对于第一次逛藏传佛教寺庙的我们来说,还是很受用的。虽然有鸽子在晨光中“咕咕”觅食,却不影响松赞林寺宗教般的宁静。早课之后,喇嘛站在院墙上休息,眺望着下面的闹市。不知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家中年迈的双亲?热闹的街市?还是心中的佛?



扎西七林意外地成为我们今天的师傅,他与我同龄,声音有点沙哑,却极有活力。从松赞林寺出来,站在路边拦车,扎西的酷车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们。车内挂的东西更是五花八门,有活佛哈达,有牛角,有张贴画,还有酷酷的音乐,简直就是个小酒吧。
强劲的音乐中,车子向属都湖欢快地奔去。爽朗的扎西也给了我们爽朗的心情。后来每到一个地方,他就一头扎进其中的一个账房,说是找他的卓玛去了。回来找到他时,他身边果然都有不止一个的“卓玛”,欢声笑语,当然还有啤酒。
属都湖的入口处被设计成公园式的景点,绿化呆板单调。湖水也没想象中的漂亮,甚至有点混浊。属都湖本应该是个生态公园,也许什么都不去改变,就是最好的保护,能把自然的风光和田园的感觉发挥到和谐的境界,就是最高的境界。
好在湖的远景还没有被破坏,颇有点田园牧歌的味道:草甸,松林,绵羊和马儿在低头吃草,组成一副很美的画面。而眼前全身白净的牦牛,和湖中央那一丛标志性的秋草已经足以让人赞叹了。如果是烦躁的心,挑剔的眼,不能体会这田园般的宁静,属都湖也许什么都不是,十分钟就可以逛完了。 


午饭到扎西姐姐班宗家吃藏餐。藏餐主要是糌粑和酥油茶,糌粑直接用手抓起来吃,不过很腻,难以下口。但班宗的热情让我们不好意思拒绝,勉强吃了几口,算是体验了藏餐。班宗家是家庭接待户,晚上还有藏族锅庄表演,可惜我们要赶往虎跳峡镇,也就无缘体验了。 
班宗家
因为碧塔海太远,时间上来不及,我们选择了去纳帕海。纳帕海就在依拉草原上,小小的一个海子,只适合远观。大概中甸的海子都是这样的鸡肋,不能用眼睛看,而必须用心去看,去体会。香格里拉,就是这样的地方。这个传说中的没有忧伤的香巴拉,曾经在梦里千百次地出现,却从来没有看清楚到底是什么样子。
然而,当我站在依拉草原的高处,才发现原来并不是她不美,而只是角度不好。清晨的依拉草原,霎那间的一瞥就是钟情。我把今后的全部梦境托付给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在晨曦渐渐苏醒,纳帕海静如处子,草原上随处可见曾被疑为新型导弹发射架的干草架,熹微的晨光恰如哈尼族少女翩翩起舞的裙纱。
手指已经麻木,因为不再需要去按快门;双腿不再灵巧,只愿在山坡上静坐到永久;心灵荡漾在母体的温暖里,它虽曾飞跃千山万水,最后又如候鸟般回归此地。
依拉草原
还没来得及细细体会,中甸的半日游就草草结束了。扎西送我们到车站,刚好去虎跳峡镇的车马上就要开了,司机催促我们赶快买票上车。扎西叫我先去买票,他自己回到车上,把我们的包一一背上车。
上车前,我们再次紧紧拥抱。这个快乐的汉子,在半日之内,已被我视为兄弟。香巴拉,大概就是众多这样的扎西居住的地方吧?

香格里拉草原

澜沧江河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