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煮茶到煎茶,茶道的形成

(2009-10-31 23:51:33)
标签:

陆羽

茶经

茶道的形成

煎茶与煮茶

分类: 咖啡与茶之养心修心


关于煎煮和茶道的形成:

饮茶始于西汉。从西汉至今,有煮茶、煎茶、点茶、泡茶四种烹饮方法。

 

唐代以前无制茶法,直接采生叶煮饮,即煮茶法,指茶入水烹煮饮,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后来,陆羽在《茶经》里极力提倡煎茶法,煎茶法不但合乎茶性茶理,而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并制定出一套较完整的煎茶方法。煎茶标志着中国茶道的形成。

 

煎茶法和煮茶法的区别。煎茶是用饼茶,经炙烤、碾罗成末,侯汤初沸投末,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煎茶法的程序有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而煮茶法中茶投冷、热水皆可,需经较长时间的煮熬。煎茶法在中晚唐很流行。就在于对煎茶法有一套完整的茶事实践程序,茶事活动具有了文化品味和精神追求。另外,煎茶时不再加入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等调味品,只加入少许精盐,以调和汤味,晚唐以后煎茶时也不再加盐,成为完全的清饮法。煎茶的过程很有乐趣。

 

首先是末茶的乐趣,将散茶经炙茶、碎茶、碾茶、罗茶得到茶末,陆羽在《茶经》中说:“末之为上者,其屑如细米。”茶磨得越细越好。碾茶时不仅能欣赏到茶末清香,更能领略到玉屑出磨、眩转入瓯的乐趣,正如范仲淹曾呤:“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煎茶对茶叶的选择比较宽松,煎水就尤为重要:山泉为上,井水纯净水或自来水各有讲究,关健是候汤,要学会神辩,一沸水嫩、三沸水老,二沸三沸间恰好。在近三沸时投茶,初沸时止沸,静置半分钟,出汤。

 

煎茶道鼎盛于中、晚唐、经五代、北宋,至南宋而亡,历时约五百年。《茶经》于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定稿,标志着中国以茶修道的诞生。

 

点茶法是将茶碾成细末,置茶盏中,以沸水点冲。先注少量沸水调膏,继之量茶注汤,边注边用茶笼击拂。点茶法盛行于宋元时期,并北传辽、金。元明因袭,约亡于明朝后期。

 

泡茶法是以茶置茶壶或茶盏中,以沸水冲泡的简便方法,泡茶法到明清时期流行。

 

武夷山的红乌龙新品茶:用武夷山的肉桂制作的红茶。

他家这个茶壶,是请了老艺人用铜钉补过的,在我寻美的眼里,倒也成了一种古朴和装饰。

从煮茶到煎茶,茶道的形成从煮茶到煎茶,茶道的形成

从煮茶到煎茶,茶道的形成从煮茶到煎茶,茶道的形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