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观影与幸福感悟 |
现在的心情,很适合读<道德经>,不一定做专业的研读.我想现代人读书,更多的是为增长知识,或有所启发,或有所领悟,或找到快乐,或消磨时光,不必咬文嚼字.
转贴:
读书是一种探究学问的好方法,尤其研读老子的《道德经》,更需一种清静的心态。老子与孔子不同,孔子一生竭力推崇“为学”“有为”,《论语》的开篇即《学而》篇,首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子张》篇中又强调“仕而忧则学,学而忧则仕。”在《为政》篇中更明确表明自己的追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那种用道德去治理国家,像北极星那样确定在自己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的身价地位,可说是孔子终生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老子则一贯主张“绝学”“无为”。他在第二章就开宗明义“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在四十三章中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处,天下罕能企及;在四十八章中又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从事于学问,知识和欲望不断增加,诡诈和忧烦也就增加;从事于道,知识和欲望减少,诡诈和忧烦也就减少。又在六十四章中说“学不学,复众之所过。”追求没有学识,挽救大众离道失真的过失。他与孔子的区别在于,孔子要人们以知识、学问表现自己的聪明和才能;老子则要人们以返朴归真的纯粹表现愚蠢鄙陋;郑板桥那段“糊涂论”,可说是一种理解。老子所追求的聪明是大智若愚、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后一篇:读书篇--风华绝代林微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