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延迟一年多、修改后的《八佰》在几多交互困境中适时获准上映。公映首日,即去观看。
场面够大,气场十足。22分钟后才亮出片名。此前银幕左右两边时不时打出工作人员名姓。和夺人眼球的战斗惨象大画面相比,小小文字引不去一丝注目。
此片当得赞佩。谁都知道,很不容易,太不容易,真不容易!删减13分钟后的147分钟,展现,表说,记录,仍足以留存于我们的电影史。
导演,想必遗憾中的知足,心放下了。作为导演,十年心血,完成大业,已尽职责,不负此生了。
演员们也可自得慰藉。在好片中留下一个自己认可的恰合剧情的有血有肉银幕人物,哪怕仅1分钟镜头,也值了。那就是演员的职责所在,最大念想。
观众也当得心情一震。等待许久,几乎绝望,终归等来了不负这番苦等的一次心灵震颤。许多人还是今年首度踏入影院。尽管有不同声音、观点,总还可引发更深层思考、更高层级探究。
影院又有了人流活气。公映两天,加上前一周点映,票房已达5.6亿。
这是一场发生于83年前上海市中心围绕一栋大楼的四天四夜激战。这个历史题材,太具戏剧意义,甚或还有不可思议奇幻感。结合当时内外时局上下背景,极适合电影来表达。隔了一条江,百多米,你看得见我,我看得见你。这边殊死拼杀杀声震天,那边隔岸观看呐喊助威;这边枪林弹雨,那边麻将咖啡;这边血肉相搏,那边平民生活;枪炮声与歌乐声,乌黑枪口与霓虹闪烁,钢铁炸药与血肉之躯,慷慨激昂与苟且偷生……如此的同一时同一地,镜头切换,对比强烈,刺激神经,引发人往深里去探根究底。
看此片,自然联想到《我的团长我的团》。都是群像图,都是国军抗战,一剧一影,共为数一数二。又不由想到,国军士兵似乎易写易演。没有条条框框束缚,无需伟光正、高大全造像,也就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人物轮番登场。宵小、怯懦、自私、低俗、猥琐、狡猾,应有尽有,极尽展露。什么阴暗丑陋,来者不拒,无需顾忌,无所不可。如此,一个个最接近人之本心本性的人物被还原了,真实出现了。
此片制作精良,置景、化妆、道具、音效这一些,都是掷下了大量时间、功夫、金钱的。
升旗护旗是最重要一段戏,可惜那面当年的国旗没露一次面,全是远镜头,图案颜色也不对。以至那么多军人神情庄严注目所向、却不见目标。大打折扣。史观非正了。
和《战狼2》一样,结尾打出两页字。一半可用,一半画蛇添足了。还不止于此。
上周先看了台湾1975年拍的《八百壮士》。稍对比,那片纪实性更强些。这片煽情有点过。此属通病。未过分渲染仇恨,可以。这是优劣战争片的重要区别之一。
当时仓库内共423人。《八百壮士》中说:撤退时还有387人,其中9名重伤员留下掩护。过桥后还剩358人。
(2020.8.2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