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了约四十天,电影节今开幕。晚上会去看我的首场。今年仅第一天抢得6张票,之后虽有加场,没合适的,再没买1张。昨晚再次点入,把所有想看的再度一一点开,确认已无漏票可拾。彻底死心。去年电影节看了25部影片,有两天一天看四场,弄得睡眠不足。今年轻松了。30%的座位限制,票额太紧。
22日大暑,出梅后第一天。晨出门,热浪扑面。入植物园,满地湿漉漉,阵雨后的斑斑泥水。已久未发汗,藉着烘烘热气,择路碎跑。一圈下来,大汗淋漓。身心许久没有过的舒爽通透。
竟看到零星桂花,惊异十分,难以想象。提前了两个月啊。这些个愣头青。长长梅雨季,太过清凉,信号失常,阅历太浅的小的们被误导了。
昨去植物园,又跑半圈。再看桂花。经两天高温炙烤,稀稀寥寥小花们并未羞愧自己的被骗,未后悔过于孟浪,依旧我行我素兀自释放着仅有一次的青春激情。有一株,枝梢的一丛丛小黄更是自嗨欢愉,目空一切摇曳于晨风中。我似乎闻得了若有若无的清香。
大暑那天,气温猛劲飙升,突破35°,为今年第二个高温日。次日继续,并刷新今年最高纪录。这是急欲弥补入夏以来高温缺位的节奏么?
5月11日入夏,75天了,又当是长夏的预示。上海四季,夏季越来越长,已独占全年三分之一多。12个月,大致是:夏4.5(去年148天),冬3,秋2.5,春2。
上周买西瓜4个,本周又买4个。1元1斤,小西瓜,1人份正好。前几年学得些挑瓜技巧,经实践检验,八九不离十。故,个个甜甜的。如是,也就又开启偶尔的西瓜加面包夏日午餐模式。这模式始于年轻时。曾有几年和那位忘年交前辈对坐工作,天天午餐无定处,杂吃。夏日不想去餐馆,我就下楼买西瓜和面包,两人各半个,边吃边天南海北无所不聊。他说当年的福州路,说这间办公室的前世由来、主人更替。吃完,他在竹榻上躺下午休,我一般看书或出去小逛。那几年我们的工作是编辑《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上海卷》和《中国民间器乐曲集成上海卷》,算得上是认认真真做了自己喜欢的有益有意思实事。
随思走笔,旧忆拾零了。
(2020.7.2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