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之南(二)

(2019-12-05 16:18:01)
标签:

旅行记录

大理

丽江

巍山

纳西古乐

分类: 吾行天下
(此文原发于2007年1月26日,可前些时偶然发现竟没了,彻底消失了。故重发一下,以补全我的旅行记录)
       晚上8点纳西古乐会演出开始,我坐在二楼。听音乐会我是不喜欢坐前边的,又不是看人脸也不想只听几件乐器的声音,我是想听整体的效果,尤其大合奏。宣科上台了,穿着长衫,精神极好,还真看不出已是75岁人了。说着说着就停不下来了,无轨电车般开到哪算哪,总还是大名人大奇人,台下人也都耐心听着,不时也应合着发出些笑。得到了鼓舞,说者就越发自由发挥了,连吹带炫耀的大摆自己的功绩,和多少领导人合了影又见过了多少外国领导人,还提及李登辉的几句赞语像是又抬高了自己。口无遮拦太随意了有点过分了,真以为自己伟大得了不得了?可以目空一切了?唉,本来还正视他,一下就不欣赏了,果真如丽江人评说的那样集了灵气鬼气匪气于一身。
       开场白说了近二十分钟,其中关于纳西音乐的介绍和乐曲解说却只有很小一部分。后来每首乐曲前他都登台讲解,仍然是每次都说许多无关曲目的话,整场下来,他的说话耗去了三分之一时间还多,近乎一半了。台下坐着的都是一次性听众,没有回头客也就容忍了,但明显的再也没了笑声和呼应,我周边的几人都觉着不耐烦了。
       台上坐定着二十几位演奏员,老的有八九十岁了,白须长髯仙风道骨般,小的才十几岁,说是老少四代同台演出也差不多。更有几个白衣红裙年轻女子夹杂其中,一种古今相融、阴阳一共、刚柔同济、和谐安稳之美感。乐器是笛、胡琴、琵琶、三弦、阮、筝、扬琴、鼓、锣等,老人手中的乐器皆是暗黑无光古色古香,琵琶的型貌也和当今的不一样,这就是自诩的古老乐曲古老乐器高寿老人之“三老合一”吧。
       第一首是《八卦》,说是唐玄宗李隆基御制的。乐声起了,徐徐缓缓,一个长音,再一个长音,约略感觉到了古老年代的那番风貌习俗。从台上传来的声音多少有些奇妙,拉弦弹拨吹打,基本是大齐奏同一旋律,飘飘悠悠似断似续如梦如幻。老年人的迟暮沉缓、中年人的血气方刚、青年人的激情冲动;老乐器的绵绵涩滞、新乐器的铿铿清脆;拉弦的长音迤逦、弹拨的短促滴灵、吹气的声若游丝;所有的一切皆融合于同一时混杂成一个声音传入我耳朵。优美也罢深沉也罢粗糙也罢辉煌也罢,我接受了我感动了,终是亲耳听到了以前没听到过的音乐,那样的音响、那样的音色。心无旁骛、诵经般的安谧平和,漫漫无绪、诉说似的绵延不绝……我闭上眼睛去幻想那金碧皇宫朝廷宴舞,想象那吟诗诵词的古人们大概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如何的文化气质。
       咚咚声响起,这大鼓大锣大钗大木鱼也该是大唐气象吧?接下来是《浪淘沙》,唐时的教坊曲牌,由宣科依据流传下来的词牌填配复原。听是听着了,不过按照该词牌五、四、七、七、四的各句字数,不知该如何唱。好在古曲是慢吞吞的,咿咿哑哑一个字可以哼唱长长四拍八拍的,就像拐来弯去的京剧唱腔那般。然后是《一江风》、《山坡羊》、《菩萨蛮》。这里的洞经音乐虽说是从中原汉族传入的,但沿革至今其实已含有当地风味了,音乐具有地域色彩性这是很自然也很必然的事。
       坐在我旁边的是个来自湖南的女孩,二十几岁小小个子,她看我不时记着什么,就问我跟我说话,我也就将自己知道的回答她,赢得她恭敬一番。演出结束她去买了本宣科的书让他签名,并叫我给她俩照了相。然后又叫我一起去吃夜宵。
       十点多的丽江清风拂面夜色幽迷,依然是游人多多和白天没什么差别,餐店也是吃客多多。随便找了家就吃云南米线吧,她要辣我不吃辣,各吃各的。她跟团来,听音乐却是独自来的,明早就回去了,要上班的嘛。随便的聊聊,吃完又在街上走了走,留了QQ就分手了。
       一早7点10分离丽江去大理,沿途本想先到喜州看看白族民居的,那“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格局总要亲见了才有直感的,还有花团锦簇的小庭院也很想看看,但一路疾驶车没停,等我问时已经开过了,无奈作罢。
       到三塔公园下车,却是停在外面大路上,只能远望那著名的三塔自己走进去。
       三塔不是一般大,那座大的俗称“千寻塔”,高69米多,有16层,四方形,建于唐代南诏时期,南北两座小的均是高42米多,是10级八方形,建于宋代大理国时期。这三塔历经千多年风雨,遭遇几十次地震而依旧巍然挺立,可见当时的造塔技术。只是这三塔公园里就这三塔是原物,其它的崇圣寺等殿阁都是按古人记述复原新建的,让人不甚称心。想当年的崇圣寺规模宏大,有殿宇千间,大理国时期更成皇家寺院,可惜清代全毁于战火。
       公园很大,我背着包一路行去。登上钟楼,那口钟好大,按当年徐霞客的记述应是“径可丈余,而厚及尺,为蒙氏时铸,其声闻可八十里”。最后面是雨铜观音殿,殿里是座黄澄澄的高大观音立像,徐霞客的记述是“高三丈”,想来都是按照那尺寸塑造的,只是造像看去有些不雅,脸部一点也没慈祥端庄感,很有点不恭大煞了风景。二楼四面墙壁全挂展着稀世古画卷《南诏国史图传》和《张胜温梵像卷》,《张胜温梵像卷》是与《清明上河图》齐名的一南一北古画卷双宝。大幅的画面让人清晰地看到了人物表情和各各的细微部,那精美的梵僧佛像、上上下下众生像间夹杂了立国礼佛等故事,引人入胜却一下又难以理解参透,只能是匆匆一瞥而过。自然这都是电脑放大的复制品,原画卷一件在日本东京一件在台湾。
       出大门看到很多摊铺形成一条街,卖的全是大理石制品,早就知道苍山大理石石质细腻晶莹柔润,质地与纹饰俱佳,便一摊摊细细看过去。各式各样的大理石雕刻物件还真让人喜欢,只是都是重物,就买了两件小的。
       坐公交车进了古城,我在玉洱公园处下车。正是午后,走进一家小饭店,没人,女主人从里间出来,她看上去就像是邻里的慈祥老人、一个和气的大妈,我是不想叫她老板或老板娘的,“老板”一词在我心内从来就没褒义过。招呼过,我问她可吃些什么当地特色菜,她马上给我说洱海的鱼和洱海的海菜很好吃,我就要了这两样,她进去忙乎了。
       店堂两开间大,明亮干净,一看就是自家经营的家庭式小饭店。一会儿,她端来了海菜和饭,又端来半斤多的一条鱼满满一大碗鱼汤。许是饿了,就一口菜一口饭一口鱼再一勺汤一起送入嘴里,哇哈,超出了预想的这一口鲜美呵,我让汤在舌边转了一圈才咽下去,马上又吃第二口。几口一吃缓了下神,女主人走过来问我菜怎么样,说菜是她烧的。我忙说味道好极了,谢谢她。她看我在看大理地图,就坐下和我聊了起来。她早退休了,在自己家开了饭店,全是自家人打理,但这里不是重点旅游区客源一般,反正也不图发财只求安稳过日子,数年下来还不错,去年就扩大了店堂。一碗饭下肚我又要了一碗,那海菜滑溜溜的真是鲜嫩爽口,浓浓的鱼汤更是找不到词汇来形容其鲜美程度了。吃完我又道了谢,她也没忘了说声下次再来,我想下次若去大理我是真会再去她的店的。
       出来,心不急情不切,慢悠悠的沿街左顾右看,恍恍惚惚就如年轻时在那山清水秀的工作地经常饭后百步走那般,不过那时正是青春年华,而且一边是湖水一边是小山坡,完全一幅山野大自然的纯美图画,现在则已有半世阅历,又走在城市古朴老街,所见和心中所感自是大不一样了。
       住进一处家庭客栈,一个小院几间屋,小小巧巧的。放下包洗了澡,然后就一身轻松的上街开始游大理古城了。
       大理是唐代南诏政权和宋代大理国的首府,前后五百多年这里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可说那正是云南区域文化发展成型甚而辉煌灿烂的时期。大理是全国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在的古城历经明清两代,规制未有大变化,整座古城至今仍保持着明代的格局。
       先走到西门苍山门,城门不高不矮不大不小,就如小时候看的连环画大了后看的影视片中那些古代城门一个样。阳光正是最烈时,城门外看不到行人,仅停着几辆三轮车,有机动的也有人力的,还有一辆可坐十几人的旅游电瓶车。我沿着宽宽的三月街大道向西走,仅几百米就到了那片三月街集市场地,自然来的不是时候,空空荡荡一个人也没有。
       三月街是大理的传统定期集市,每年农历3月15日开始举行5到7天,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南诏时期。在长期发展中,又不断穿插增加了歌舞表演及赛马等文体活动,如今已成了集贸易集市、民族艺术、体育活动三合一的大盛会了。我右手是赛马场,一片空场地,即向左拐,看到了一排排跟菜场里摊位一样带有顶棚的铁架铺台整整齐齐绵延几百米,场面开阔,可空空落落静默无声。我明白,眼下这里的一切都是懒洋洋的,它们在休息,怎么招呼也唤不起丁点激情,养精蓄锐休息个一整年不就是为了激动人心的人声鼎沸人欢马叫那几天嘛,几天的激情透支了一年的精神。
       我从整齐划一的沉寂行列中间穿行过去,碰到个老人,询问了三月街景况,一边听一边想象着天天几万人在此交易交流、歌舞娱乐那样个热闹喧哗场面:五彩缤纷的服饰或会眩人视线,清脆嘹亮的歌声或可动人心弦……正想着已走到了一块刻着“对歌台”三个大字的大石前,瞬时《五朵金花》里那一声声男女对唱也就从久远的回忆中泛起,那份真情甜美直抒心怀的情歌对唱之愉悦感,城里人是无法体会的。自然也想到了杨丽坤,虽一生只拍了两部电影,但她那纯纯的恰到好处的含情脉脉羞色之美已深深留在了一代人的记忆里,很多年前我的写字台玻璃板下就曾压着一张她的电影剧照,只可惜她后来的命运竟如此悲惨,往事真是不堪回首。
       往南,那里有全国重点文物“元世祖平云南碑”,八百年了,珍稀老古董,但没能看清。
       顺山坡的路是去《天龙八部》影视城的,挺远。走了一段路并没见着什么,也没个游人,反倒看到一拨城内的表演者嘻嘻哈哈迎面走来,许是游人少不表演了早早散伙了?想想这类人工新造的景物并不是我喜欢看的,只是因了喜欢金庸小说想去对应一下天龙八部的一些知识性问题而已,也就打回头不去了,跟在这拨人后面边听他们说些趣事倒也不用问路了。又回进古城,小巷曲曲折折扑朔迷离,他们三三两两进了自己的屋,我费了点周折才转回到大路上。
       走到南诏文化城,偌大的气派却空关着,新建的商业性的假古董景园总是不讨人喜欢的。见到一寺,门外高墙很有气度也美观,可里面零乱着既没修缮也没整理,还住着些人,我走进几步就不便再往深里去了。
       再走到最南边的大路交叉口,看到了像模像样古意尚存的文献楼,也是一色的青灰青白,和先前看到的苍山门楼一个颜色,和别处多用红黄色稍有不同。马上买票登楼,四下一望,虽无多少新感,苍山还是看了个明明白白。洱海虽仅看得见一条水线,但我知道那里的水景风光是有许多别样美妙处的。另外在洱海的背后稍远处,还有座佛教名山鸡足山,都说它是我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也就是说它可与五台、峨眉、普陀、九华四大佛教圣地相并列,可见其名气和地位。想当年徐霞客三往鸡足山还生活了近一年,写成《鸡足山志》,东观日出,西眺洱海,北望玉龙,南瞰云海,“四之中,海内得其一,已为奇绝,而况乎全备者耶?此不特首鸡山,实首海内矣”。只是那十年中损毁严重,想必早已多是遗址遗迹了,此行我也就没把它列入计划。
       大厅里十几白族少男少女正分了几桌在打牌休息,一问,说下一场白族三道茶歌舞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即下楼去再度买票。待等得一个旅游团来到,表演开始了。
       台上唱歌跳舞的欢欢乐乐,一个节目完了,几位头戴飘穗帽身穿白衣白裤小红袄红围裙的水灵灵女孩就下台来给观众倒茶。我只知道白族三道茶是“一苦二甜三回味”,还没亲口尝过真实感觉。茶杯小小,第一道是苦茶,好象有点平常,其苦也就是茶叶原有的些微苦涩。在又一节目完了后上了第二道茶,茶水里漂了些核桃果仁等,自然还放了红糖,略略的甜津津,尚是可口。又过些时捧上第三道回味茶,我一入口就感觉到了麻辣,那是花椒,也混了点甜意说是蜂蜜。这回味茶最难解释了,是要不忘苦牢记甜?可最后残留在口里的辣味总不舒服,幸好台上表演了白族结婚迎亲场面后向观众散发了些喜糖,我即塞一块入嘴才使舌根味觉快意些。
       从文献路这条南北干道向北走,两边都是新建的白族房屋,门楣白墙上多是“紫气东来”之类的题字。白族房屋很看重门楼和照壁,好些个门楼都是斗拱挑檐、花枋精巧,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等组成典雅大方的装饰图案。大理有白族百万多,占全州人口三分之一,占全国白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这条街像是新建的商业旅游街,但尚未成气候,店门都关着,整条街冷冷清清,毕竟是在城墙之外。一直走到南门口,游人多了,照相的买吃的买纪念品的还有休闲小坐的,闹闹哄哄。
       进了城门是复兴路,是笔直通往北门的主路,也是标准的古城老街了,当然,比之丽江游人是少许多了。也有一处大理石制品的卖场,品种多多五花八门,石头真还能做出这么多精妙物件呵。走马观花浏览一番,如此重物是不敢再买了,已有两件了。
       好几个小摊贩在卖一种叫“乳扇”的食物,一口油锅边炸边卖,从没见过,且这两字也不好理解其到底为何物。待走到市街中心,看到街口正有一家杨记乳扇专卖店,说是剑川乳扇的老字号,就去买了尝一下。原来这是用鲜牛奶制作的乳制食品,工序较多,因薄如纸形似扇而得名。油煎后再在金黄色的乳扇上撒些糖或盐,色感较佳,咬一口,味也尚可。旁边有一条洋人街,与阳朔的西街相似,满街的咖啡店餐饮店旅店土特产纪念品店,当然房屋格式和阳朔的不同。洋人自然也是多多,但还不至于多到像西街那样唱着主角。来回走一遍,发觉这里还是有些欠缺和遗憾的,小街窄,逼仄,视线所及太近太短,没有丽江那样的小河流水,没法依河安坐小小怡神一下,更不能望水寄怀来一番遐思远想了。
       又一直向东游逛到东门然后再往北去。时已近黄昏,居住区的街道整洁安静,房屋也都清爽雅致,一个“白”字给人感觉甚好,好象白族的生活百事都和白色、洁净有些瓜葛,五十年代定族名时看来真是选对了字。偶有人从屋门进出,像是各各忙着晚饭。
       这里已是古城偏处行人很少,更没了游人,我篤悠悠在夕阳余辉下感受着小城静谧安宁的气氛。看到些军人,有个部队医院,再一会就看到了古旧而雄浑的北城门,意味着已兜了半圈,算得是看了个概貌。天也黑了。
       夜晚人少,转转没情趣就进了网吧。股市大跌,B股更是跌得惨不忍睹。我是有股票的,原本是作为长期投资不忙进忙出的,可没想到几年下来损失如此惨重。辛苦积攒的钱都被卷了去帮着国企脱贫解困了。既是解困自然也就不属于投资,也就不可能有回报,窝火,感觉就像被充公了似的。眼瞅着工厂改成公司只不过换块招牌而已,一切换汤不换药,可原来月工资一千多的厂长摇身一变硬生生成了年薪几十万的董事长总经理。这是集腋成裘?想起了很多年前有小伙子娶不起高价姑娘,就几人凑份子钱,然后抓阄,谁抓着了就先拿这些钱办婚事。与这算一回事?说是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原本一直平起平坐的各色人等像似听到了发令枪,争先恐后抢着当这一部分人。有知识有本事的、有权有势的、绞尽脑汁擅长玩空手道的、胆大妄为敢拿生命作赌注的,无奇不有各显其能。股民口袋里的钱也就像唐僧肉那般稀里糊涂被头戴光环的假公济私者们想着法儿编着套儿偷了骗了抢了去……憋闷!不管它了,都是身外之物,活过了这么多年什么没见过经历过,一切早想开了,人生匆匆,为自己活几年吧,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看自己想看的景物,就当是天生一个山间樵夫,悠哉游哉闲云野鹤一番不好么!如此,对得起亲人对得起周围人,也对得起自己了。
       一早起来,背上包乘公交车二十几分钟到了下关城区,也即大理市府州府所在地,自然这里是大理的主城区,喧闹多了。先到汽车站,想早点赶着去巍山,那是国务院第三批公布的37个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个。
       巍山历史悠久,现是彝族回族自治县。唐朝时期,曾是后来统一六诏的蒙舍诏的都城长达92年,也即是南诏政权的发祥地,元朝时从府升为路,明清时一直是府,现在的古城是明代建的。
       下了车远远望见了古城门,即急步欢欢走去,但进得城门才一会儿脚步就放缓了,有点讶异有点失落。巍山是古、是老、是旧了,就两座古楼,拱辰楼和星拱楼,都是明代建的。古城小小的,方方正正,星拱楼居于正中,由此分出东西南北四条老街通向四座城门,现仅存北门拱辰门。北街和南街两边古民居留存较多,老屋子连片成排,其特点是二楼很低,外观上看只有一楼的一半高,一、二楼屋檐间仅一扇窗高度,像是假二层似的,或说是重檐。
       我在四条街上都走了走,转了小半圈,发觉就我一个游人,顿感有点落寞,店里人过往行人都盯我看,在这不足两万人的小城里当地人和外来游客是很容易区分的。没有任何指路牌和任何标识,以至一些书院宫寺小景点都不知去哪里寻找,两座古楼也都紧闭大门无从登览,可能真的是没人来游览也就无需做这些虽属举手之劳但却“多此一举”的事了。也没看到稍微像点样的饭店,只得在一小店吃了碗面果腹。不过静下来想想,幸好这里没大开发,没扩建老街大搞旅游,一切都还如旧,倘若也像周庄那样满街的拽你衣服向你兜售土特产的小贩、满街的“沈万三蹄膀”,那岂不更难受更索然无味。不过,我想这番景象也保持不了几年的,钱的诱惑力太强了,前车有鉴。
       走到大公园,也叫蒙阳公园,大概是因唐朝时此地曾叫蒙舍诏和阳瓜州的缘故吧,不过就面积来说其实很小。始建于六百年前的孔庙就在公园内,虽然已无围墙已不完整,但主要建筑如大成殿、明伦堂、崇圣祠等尚保存完好。在一小亭内坐下,拿出笔记本记下些见闻。也许是此地真的很难看到外来游客,一老者见了我就慢慢过来与我搭话,我看他是个有文化的长者,也就接了话头聊了起来。他问我来这里看什么,一个偏僻小县城,什么都没有,又残旧又落后,我说这里是历史文化名城,我就冲这来的。他一番感叹,说起了以前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几百年世事恍若一瞬间,却已天翻地覆沧海桑田了。当知道我来自上海,他的感叹更深了,连说着上海好,这里什么都不行了。我也不由一番感叹,人都向往着新奇事,都图新鲜感的,就如围城内和围城外的人,本来就无所谓哪边的人就一定是幸福。又如白面包和黑面包,四十年前的人有谁会料到如今玉米面黑窝窝头比白馒头还贵?老者感叹他的,我追寻我的,但我们都同样哀叹巍山的过去和今天,几百年千多年的变迁,岁月无痕历史无情。
       离县城几公里外有座巍宝山应该是不错的,有好些道教宫观,是道教名山,老者也说了些,但我不想去了。回到拱辰楼再抬头,二楼南北檐下各悬挂一块巨匾,南面写的是“魁雄六诏”,北面写的是“万里瞻天”。看到街角有小食摊卖着凉粉,旁边一小店卖着当地的糕饼小吃,挺馋人,即各各买了来吃。本来午饭就没吃好嘛。我在外游走是很当心吃的,生怕吃坏了肚子影响独自旅行,但看到特色小吃总还是会经不住诱惑去尝一下的,还好,至今还算顺当。
       巍山如此,祥云也就不去了,乘车回下关,先去买火车票。从格尔木开始就没见过火车,都是靠汽车一路行来的,这里有火车自然就急于想重新体验火车的安稳自在。可当晚的票没了,都被旅游团包走了,除了大理的还有从丽江往回赶的,他们白天游玩晚上正好乘这趟车,一觉睡到昆明明天又可接着玩,这实在是于旅行社最有利的日程安排。我买了第二天早上的票。
       这天是星期六,街上人很多,我也就无目的的走走看看。逛完热闹大街又来到洱海公园,从地图上看这公园很大,是傍着洱海的,可时间已近黄昏,也就没进园,想想宿这里没意思,就又乘车回大理古城,又回到昨晚住的客栈,只是换了间房。
       天又下雨了,这几天好象天天下雨,但只是一阵一阵,飘忽不定下不长。大理属于受印度洋季风气候影响的地区,只有干、湿季之分而无冬夏之别,5月至10月为湿季,其中6月至8月降水尤为集中,我正好赶在此时了。在雨中又稍微看了看夜色里的市街,游人少店也都关门了,没甚感觉也就早早回屋。大理的新老两城各具特色各有其韵,印象颇深。
       都知道大理风光美,文人墨客早已概括有“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之句。风花雪月,这诗人们最常吟诵赞美的自然景象齐现于此,实在是风景无限好。那苍山十九峰,峰间十八溪,汩汩潺潺向东注入洱海,洱海中又有“岚霭普陀”、“金梭烟云”等美景可细赏细品,只是我此行不是休闲度假,所以只得放弃登苍山游洱海之乐事了,待以后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