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兰特·曼多萨是当代菲律宾电影大师,这次我看的《祖母》和《罗莎妈妈》都是他执导的作品。
《祖母》,也有译作《洛拉》,2009年上映,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在多个国际次级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奖。
雨中一件突发的杀人案,作为引子。影片即是讲述被害人的祖母和杀人凶手的祖母,两个贫穷老人在这件惨事发生后的处事过程。
塞帕的孙子在抢人手机时惨遭杀害。塞帕带着外孙拖着缓慢脚步顶风冒雨在孙子被害处点蜡烛,插地上。又由女儿陪着去棺材店,店老板介绍报价,便宜的8000比索,贵的17000比索。穷困的塞帕没钱为孙子举办葬礼,去社区公共部门申请资助,得到答复,被允许免费使用场地。她没钱请律师,去法律援助所,被告知免费律师不接杀人案件这类大案。
杀人凶手玛特奥被关押在警监候审。他祖母普玲也是穷人,一贫如洗。她每天提了做好的饭菜去探望孙子,看着日渐消瘦的孙子而揪心。两个祖母在警局不期而遇,相见,默然,不语。
普玲又顶着大雨,去河边的塞帕家,往塞帕女儿手里塞了点钱。她想到了用钱和塞帕私了。她摆菜摊,克扣顾客的钱,人家给50比索,她藏起来说给的是20比索,按20给人家找钱。她去亲戚家借钱,亲戚没借给她,只给了她蔬菜、鸭蛋、鸭,她回家路上不断拉住路人请求买她的这些东西。她还抵押家产来筹钱。
她凑足了5万比索,把钱小心缝入裤袋里。她叫了塞帕和她女儿、外孙,请她们一起在吃店外坐下,问她们想吃什么,尽管点。然后拆开裤袋线拿出5万比索,诚恳递给塞帕。塞帕收下。
法院庭审。法官宣布起诉方决定撤诉。法官向塞帕、律师一一询问确认后,庭审结束。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5个人走出法院大门,并排等候过马路,两对母女中间夹一个刚获释的玛特奥。
此片整个故事几乎一直是在大雨中发生、进展、结束,从头至尾。一次次一阵阵的瓢泼大雨、雷雨,银幕上始终雨雾、灰濛、沉闷、压抑。没有明亮,没有阳光,没有鲜色,没有笑声。两个老态龙钟、佝偻着背的老人,在大雨中步履蹒跚,碎步前行,以各自的角度为自己的孙子四处奔波。就这些无声的镜头即揪紧人心。两个老人,没有大声争吵,没有指责相骂,一切皆在默然中按照她们的习惯思维和处事方式进行着。无限感慨之。不管理或法,该或不该,那就是客观的民间存在的现实。
此片展示了菲律宾真实社会场景,生活状貌,市井常态,人情冷暖,更尤其一个个真实的人。甚是精彩。有些镜头,如收监室里挤得满满的都是刺青纹身的身子结实光膀子年轻人;塞帕要如厕,问人,在走廊里走了多时,到了却见厕所锁着,她无奈,站定,女儿赶来,只见她裙下流出滴滴答答的……这类小细节很多,可见导演的用心。导演常用几近纪录片的拍摄方式,以长镜头跟拍老人行走,顺着两个老人脚步,一步一步去见识了菲律宾的一个个侧面。不过如此肩扛手提跟拍,镜头摇晃得厉害,看了不舒服,时间稍一长,晕人,现场即时观感就很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