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8点,气温已报39度,可怕,那到午后肯定超40度了。明白了中东的炎热,今天是5月最后一天,气温已如此,早晨也下不来。有人不想下船了,我们当然要上岸,不想错过难得的机会,到了一个新国家呀。
9点靠港,阿曼首都马斯喀特。照例在靠港过程中上船顶,抢先看几眼新地方新景观,也拍几张。这里跟约旦的阿喀巴相像,也是海边港湾地带一片白色房子,后面则是广大山脉,一片无丝毫绿色的荒寂的山。码头上有一排大巴中巴。周边没大船,也没其他邮轮。跟迪拜不可比。
下船,出去。问观光巴士,票价62美元。我们觉得贵,而且没中文讲解,到了哪看了什么都不知道。没乘。乘的人不多,都涌向摆渡巴士。摆渡车全是中巴,载客量有限,又调来两辆没人乘的观光巴士也加入摆渡,上满人即开。其实也就一、二公里。到大门口停下,大家下车,从门卫面前步行出大门。门外出租车很多,就等着我们这邮轮,一个个报着价格,招揽乘客。不过声音不大,不那么张扬叫喊,也不那么急吼吼一窝蜂乱抢,比较理性,克制,有序。
我们向外走,跟着老外,老外好像下船的不多,步行的更没几个,都跟团了?我们有地图,又可定位,不管了,自信满满出发,冒着酷热上路。沿海边走一小段,看地图,转向,过马路朝右边大路走。看到街两边有些楼房,都几层高,白色奶黄色,窗户都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路中央一排路灯,造型够美,古典的优雅。有座不大的清真寺,宣礼塔最上层有好几个大喇叭,分别朝向四面八方。想起了在印度各地旅行时,时常一大早就被清真寺的伊斯兰教经声音乐声吵醒,那都是用大喇叭播放的,我那时还一直想,印度人真能忍,后来看过甘地的一些介绍,才明白印度宗教间曾经那么多的纠葛互斗,以至现在谁都怕闹,不想惹是生非,算是继承了甘地的不抵抗信念。
天实在热,街上人少到几乎没一个。又看到座很大的清真寺,围墙窗格都是精细雕刻,跟我国早年木窗的雕花窗格相似。还有一条长长的过廊,很漂亮,上面有顶,遮挡了热辣的阳光。这一带房屋稀稀落落,几处大面积的建筑,空空荡荡,就是见不到人,一点没城市感觉。就临街有房屋,后面即灰黄的山坡。来到三岔路口,中央一个圆形小广场。过马路,有三个石亭,每亭六柱,顶上是倒扣的半个雕花球形,亭内有长椅。
晃晃悠悠犹犹豫豫中走出二十分钟,Z很快脸色发红,冒虚汗的感觉,问她,说没事。走到一家便利店,进去,有空调,买点饮料,边喝边凉爽一会,降降温。不能久待,还得出来再走。又一会,Z虚汗很明显了,像要中暑样,她自己也感觉不好。我们三人都正常,没事。D决定不走了,陪她回去。我们两男继续走。R走得快,在我前面二十米。到了一座横跨马路的大门前,他感觉路不对,倒回去走另一条上坡路。我站下,打开地图定位,等跳出后,发觉我走的没错,回头看他已远,叫不应了,遂分开。我继续沿此路向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