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过的书院、藏书楼
(2015-11-20 09:11:03)
标签:
书院
古代书院
藏书楼
中华文化
科举制
|
分类:
吾行天下
|
书院,古代汉族的民间教育机构,文人学家创建的高等级学府,不同于官办教授儒学的文庙、学宫。书院,始现于唐,宋代为盛,元代相继,明清在波折中普及,最多时达两千余家。庚子事变后次年(1901年),诏令之下书院被新式学堂取代。四年后,延续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亦寿终正寝。长达一千多年的书院发展史,为培养贤才、普及教育、文化承继、学术推进、古籍保存等作出了大贡献,文学大家辈出,学术争鸣学派纷呈绵延不断。这其中,朱熹、范仲淹、王阳明等起了最大作用。
书院多建在山林幽静处,既是经费问题也利于读书,如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天目书院,等等。
藏书楼,古代供藏书的楼阁,亦可说是古代的图书馆。有官家的,也有私人的。宫廷内很早就有藏书的建筑,宋朝后,随造纸和印本的推动,民间也建起藏书楼。史料记载,中华大地上曾有过数以千计的藏书楼,现仅存百余座。藏书楼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清代朝廷为收藏《四库全书》兴建的七大“文”字头藏书阁。
我到过的书院,印象最深的有:
九江白鹿洞书院(包括先贤书院、紫阳书院),始于南唐,宋初发展成型。它是我看过的最具规模最像样的书院,环境极好,隐在山林幽静深处,溪水潺潺,足可静心读书。我好一番流连;
铅山江村鹅湖书院,始建于南宋或之前。宋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人于此“相与讲其所闻之学”,此即影响深远的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后人在此建有“四贤祠”。古色古香,古籍古事,那天就我一人观看;
长沙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
登封嵩山嵩阳书院,该址原为嵩阳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五代周时(951-960年)改为太乙书院,宋景祐二年(1035年)更名为嵩阳书院。内有“大唐碑”和两株经鉴定树龄达4500年的柏树;
衡阳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810年)。第一个提出四大书院概念的南宋诗人范成大版本里有石鼓书院,如是,它当是四大书院中创建最早的。
我到过的其他部分书院,按地区排列:
鞍山千山王尔烈书房(龙泉书院),天目山天目书院,镇海蛟川书院,仙居皤滩古镇桐江书院,义乌华州书舍,永嘉岩头村水亭祠(琴山书院)、芙蓉村芙蓉书院(又称追远书院),吉安白鹭洲书院,渼陂古村敬德书院,流坑古村文馆(原书院),宁冈龙市龙江书院,邵武和平古镇和平书院,永定洪坑村日新学堂,同安梵天寺山上文公书院(紫阳书院),邓州花洲书院,淮阳弦歌台弦歌书院,荆门龙泉书院,炎陵洣泉书院,永州永州三中内报恩院思范堂书院,宜宾翠屏书院,石屏玉屏书院,西安关中书院。
我到过的藏书楼:
北京故宫文渊阁,清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1774-1776年)建成;
沈阳故宫文溯阁,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建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杭州文澜阁,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宁波天一阁,范钦(原兵部右侍郎)主持建造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图书馆及世界最早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十六世纪末已有藏书七万卷,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
聊城海源阁,进士杨以增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总计藏书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其中宋元珍本逾万卷。与北京的文渊阁、皇史宬、宁波的天一阁同为中国历史上公私藏书典范;
瑞安玉海楼,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由太仆寺卿孙衣言创建,东南著名藏书楼之一。原有藏书八、九万卷;
南浔嘉业堂藏书楼,由清末秀才刘承干建于1920年,是近代著名私人藏书楼,鼎盛期共藏书五十几万卷;
上海徐家汇藏书楼,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法国传教士南格禄购地建造,是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
齐齐哈尔万卷阁藏书楼。
(2015.11.20.)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