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去上音听一场音乐会,《著名指挥家、音乐教育家黄晓同教授追思音乐会》。黄晓同先生可说是中国指挥界一代宗师,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八十余位学生,其弟子如今占据着国内众多乐团的指挥台。先生不幸于上个月去世。这场追思音乐会就是由他的弟子们担任指挥,上海交响乐团演奏。
音乐会就一个小时,演奏了七首乐曲,莫扎特、巴赫、巴伯、勃拉姆斯、贺绿汀、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的。都是先生生前喜欢的作品或教学中常使用的曲目。莫扎特的是《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巴伯的是《弦乐柔版》,贺绿汀的是《森吉德玛》,德沃夏克的是《自新大陆》第二乐章,柴可夫斯基的是《第四交响曲》第四乐章。
美国作曲家巴伯的《弦乐柔板》最为感人,合宜。此曲一开始没想起来,听得不算多,似熟非熟,直到几分钟后才从记忆库里翻出,有过印象的。一共十来分钟,基本平缓旋律,平常和弦,平静宣叙,但营造出的忧伤氛围,悲情哀境,久久弥漫于音乐厅内,缠绕听者心绪,自始至终,感人入心。一半过后达到的高音最高潮,也没声嘶力竭,悲痛欲绝,而是淡入云端,客观冷静地对待痛苦,承受哀伤。这是今天最恰当的音乐,追思、缅怀,一曲挽歌。上交的弦乐一直很棒,乐手换了一代又一代,始终保持高水准,演奏音效极佳,高低融合,浑然一体。
柴四的第四乐章,气势宏大,情绪激扬。各声部各乐器节奏果断,整齐划一,铜管铮铮,铿锵有力。伟大的乐曲,演奏得也棒。二十几年前在东京涩谷曾现场听过上交老一代演奏此曲。
最后,由指挥系主任张国勇指挥,指挥系全体师生演唱莫扎特的《安魂曲》选段“眼泪”,以告慰先生的在天之灵。几十个男女年轻人站于二楼两侧,歌声飘飞,绕梁循环,音响颇好。唱得很好。我猜想或有声乐系学生?
一场特别的音乐会,追思音乐会,肃穆,动容。美美的情愫,感动着台上的演奏者,台下的听众,你、我、他。
(2015.9.22.)
BBC交响乐团演奏《弦乐柔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