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随记(44)也看《狼图腾》
(2015-02-28 10:56:40)
标签:
狼图腾
电影
狼
人与自然
生态平衡
|
分类:
艺苑走笔
|
《狼图腾》小说没看过,电影看的欲望原本也不强。口味不同。朋友中有几人看了,加上网上好评多多,春节那么多影片就它影评最多,故,去看了,毕竟是外国名导所拍。
看完,有点失望。一点没被感动,心情自始至终处于平静状态,完完全全一个旁观者,入不了戏。没得着多少满意。
影片赞语已够多,在此不提。
此片由几条线,几种关系,几个矛盾构成,最主要就是毕利格老人说的,那么多生命中,草原是大命,其他都是小命。羊、马以草原为生存根本,草原盛,它们盛,草原衰,它们衰。狼以羊、马为食,羊、马盛,它们盛,羊、马衰,它们衰。人也以羊、马为食物,在食物链中和狼处于同一级,属竞争关系。故,草原衰,人和狼都将大受影响。只可惜,很多人没意识到这点,只重眼前利益,做着竭泽而渔的事。影片想以此为主题。但只是一点即止。据说小说是以狼为主,电影显然不想那样,也不敢那样。
此片对主题及副主题等诸多方面,都仅是点到而已,没作铺开没有延伸,更不要说深入,以至都如没上没下无来处无去路的孤语独句,更还像是被断章取义了一般,难有说服力。情节也同样,时时跳跃却少有关连,难以衔接。因此有人评说像纪录片。我也这么以为。我还觉得它像科教片,而唯独不像故事片。若作为科教片纪录片,作为知识性普及,甚好,可作为故事片,勉为其难,差强人意了。产生这印象,还由于影片中人物都是格式化的,全被身份化、脸谱化了,缺少情感交叉和交锋,略显了空洞、单薄。一号人物陈阵尤是。其所说的话所做的事,言语行为常显莫名其妙,不时神经质般,不通常情,不按常理行事。可以说,人物刻画大体失败,特别是陈阵和包顺贵。包顺贵所做所为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近两小时的电影,除陈阵有些脸部特写外,其他人都没给观众留下个印象深刻的清晰面容,他们仅仅只是个符号。
演员中,冯绍峰有点糟,台词的处理,情绪的表达,多有不当处。第一号人物的塑造未成功,他有不小责任。为携带小狼而和杨克的争吵;向嘎斯迈的感情表达;影片开头他骑马遭遇群狼包围时的表情;他被作为懂狼行家受命参与杀狼行动、在头狼终因累死倒于山顶时请求领队让它安息于此(不显得假惺惺?而带队杀狼一心要此张完整狼皮的包顺贵竟爽快答应,不奇怪?)的系列行为,都让人无法站到他一边,赞同他同情他。
此片当然有精彩处,那就是拍狼的那些镜头。尤其近镜头、脸部神态、眼睛特写,很棒!棒极了!(拍动物,果然只能相信外国人。)让我们看到了狼的阴险狡诈眼神,且聪明,谋略多,深藏不露,深不可测。对狼,一直敬畏着,而这一刻,还感觉了恐惧,感觉了渺小,感觉了无能。(想起小时候二叔去西北参与国防科研建设,回来说晚上他们出门都带刀,谁从背后拍前人肩膀,就可能被当作狼而挨一刀。)人的眼睛根本无法和狼对视,四目一对,胜败即现。狼,实为可恶之物,可恨为多,也还有半分可敬。忽然发觉,食肉动物的眼睛都如凶神恶煞般,阴森森可怕,一派无情杀气,既不见眼球也不见眼白,迷蒙混沌,难以捉摸,令人毛骨悚然。如狮、虎、狼、豹等。而食草动物的眼睛则温顺多了,跟它们对视,只见了胆怯,毫无杀气,一副弱者的可怜相。如牛、羊、马、鹿等。一下子明白了食肉者和食草者的本质、本性之区别,之所在。
狼,在和聪明的人类正面较量中也进化得越来越聪明,它们以自己一介小小肉身之原始本能,与发明了各样冷热兵器的人类作着生存竞争,顽强地在大草原上存活了下来。当然,人类绝对有能力消灭自己的竞争对手,就像影片中的包顺贵们。但,人类也因此不但受到狼的复仇,同时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那些短视者,只顾眼前利益,极端自私自利,堪为人类逆种。其眼睛虽不如狼的恐怖,可其内心阴暗得深不见底,实为更可怕。
音乐不错,且由英国的几乐团演奏,果然音色好,音效佳。最后打字幕时响起了汪峰演唱的主题曲《沧浪之歌》,(苍狼之谐音?)听几句,一般,没啥感觉,情感不真不深,歌词也无甚好感美感。一直没欣赏过汪峰,声音干涩,不通不透,情太浅,太浮,唱了那么多歌好像也就一两首值得一听。作为同类型男歌手,我欣赏崔健和刀郎,汪峰差了一截。人,果然不可一心两用的。
现在都喜欢拍3D,可一戴上那有色眼镜,虽立体了,画面却小了,暗了,几分阴晦,感觉并不好。尤其大草原、辽广群山等场面,我都是摘下眼镜观看。我只想看色彩更真实更清晰的原色画面。
至于影片和小说关系,忠于了还是创新了,孰优孰劣,等等,没看过小说,无以评说。而蒙古族图腾物是否真是狼,既不关心,也无能力去探究考证。
因没被感动,只能仅此略写一二。
(2015.2.28.)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