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影随记(34)2014电影节(二)

(2014-06-30 10:38:05)
标签:

上海国际电影节

影评

她爱上了我的谎

阳光灿烂的日子

重新开始

分类: 艺苑走笔

        《她爱上了我的谎》,《重新开始》,《阳光灿烂的日子》。
        《她爱上了我的谎》,日本电影,片长117分钟。此片可用三个词来标记,音乐、青春、爱。才气颇高的音乐创作人小笠原秋(阿秋)不满制作人高树的“市场先行”理念,他只想写纯粹表达自我感觉的音乐,由此退出了已出名的乐队,只在幕后为伙伴们写些新歌。几年过去,他越来越感到落寞和厌倦,又发现自己的女朋友茉莉跟高树有染,心情更糟,内心在痛苦中挣扎。一天他在河边玩遥控模型飞机,嘴里哼着随灵感即兴而出的旋律,被路过的女高中生小枝理子听到,理子听呆了,打翻了自行车上准备外送的水果。就这么两人照面,对话,心情不好的阿秋自我介绍时随口说了几句谎,报了乐队中另一人的名,而单纯的理子则认真回答了阿秋戏谑的问话,说喜欢阿秋。两人有了联系。理子是真喜欢阿秋,敬佩阿秋,阿秋则没把这清纯小女生当回事,非但没说自己是小有名气的音乐创作人,反而说自己最讨厌音乐,要理子别唱歌,否则不理她。理子唯唯应答着。其实理子很喜欢唱歌,唱得很好,她和两男生自组乐队,常在街头实地练唱。有一次阿秋听到了,感动于理子的歌声,有了灵感,悄悄为她写歌,也突然发觉,自己喜欢上了理子。理子练唱被高树听到,高树为她包装,捧她出第一张专辑。阿秋为了能让自己的歌给理子唱,妥协于高树,答应了高树的条件,离开理子。他准备离开东京,去别处重新开始,走自己想走的音乐之路。理子来到阿秋住处,看到一屋子捆扎好的纸箱,难受之至,拿走了他的低音吉他。理子举行新专辑推介会,心情难受的她上了台却难以开口,终于镇定后,才放声唱起来。阿秋接到电话,赶去,理子已唱完,抱着阿秋的吉他坐在那。理子要阿秋为她弹一曲,说上次阿秋答应过她的。阿秋弹了,理子应声唱起来。一曲结束,阿秋默默走了,理子叫一声,阿秋回头,两人拥抱在一起。影片中的歌和唱都不错,两位主演很具青春魅力。看此片时,观众中女孩占了绝大部分,她们不时发出真心笑声,好多次,什么都笑,很奇怪,不知笑什么。哪有那么多好笑的呀。看来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思路和笑点确实不同。
        《重新开始》,英国影片,片长104分钟。此片也是写音乐人,音乐情缘。格蕾塔和男友戴夫开始踏入音乐,一个主创一个主唱。戴夫和一家美国大唱片公司谈妥,格蕾塔跟着他来到美国发展。不料没多久戴夫即和其他女人有染,格蕾塔很伤心,没跟戴夫去另一城市,独自徘徊于街头,找不到方向。音乐制作人丹,曾是一家音乐公司创始人,但他讨厌音乐的商业化,只想追求音乐的纯粹性,以至业绩不佳,遭到排挤而失意。他在酒吧强力推荐刚认识的格蕾塔登场演唱,对什么都还不熟悉的格蕾塔不情愿地抱了吉他怯怯地唱,下面听众不怎么欢迎,但丹大力叫好。丹的生活同样有点糟,他好喝酒,开一辆旧车,心里常挂念青春期的女儿,每天开车去接送女儿上学,并借机看一下已离婚的妻子。他发觉了格蕾塔的音乐天分,和她说着有关音乐的一切。两人音乐观相同,认为音乐就该表达自我,就该远离商业,就该免费。失意的两人聊得投缘,想一起做自己想做的音乐,决定搞一个街头现场音乐专辑。格蕾塔写曲,丹去找有钱的老熟人,得些资助。又找来几人组起乐队。然后他们率先在小巷里架好简单录音设备,叫了正踢球玩耍的几个小孩来伴唱和声,就这么开始了他们的新式音乐专辑制作。随后,他们又在屋顶阳台、火车站台、商业大街、地铁桥下等处录制,让音乐夹杂着自然背景声响,显示出城市原生态。专辑完成后,反响大好,连排挤走丹的音乐公司经理也来和他们商谈出版和具体分成比例事宜。戴夫回来了,找格蕾塔认错,希望恢复关系,格蕾塔没接受。戴夫无奈地伤感。晚上戴夫在露天舞台上演唱,唱格蕾塔写的歌,悲情忧伤,感人心怀,下面听众大声叫好。格蕾塔远远听着,掉泪了。格蕾塔告诉丹,说自己想把他们录制的那盘新式音乐放上网,开放免费下载,以实践他们的理念。丹当然支持,格蕾塔郑重地在电脑上按下执行键。此片虽也加入了爱的情节,但并没按常规套路走,没让同为单身又默契投缘的格蕾塔和丹擦出爱的火花,走到一起,仅在最后时拍了个两人面对面深情凝视的镜头。按片中感觉,估计丹会复婚,格蕾塔和戴夫么,难以预测,多数会和好。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国电影,本届电影节专设的“姜文电影回顾展”之一片,片长134分钟。此片当年上映时,我刚回国,那时根本不关心国内电影,没看。后来看到很多好评文章,更知道该片选用了我早就喜欢了的那段马斯卡尼独幕歌剧《乡村骑士》里的幕间曲,故很想看。可惜已不放,一直没机会看成。这次事先看到有此片,可排片表上迟迟不见它的放映场次,直等到临开幕才见排定,仅一场,马上去买了票。这次当然不想错过。影片确实不错,在时代味生活味方面绝对精彩,经典,堪称是同类影片的翘楚。懵懂的青春,对性的初觉,性的美丽和性的原始的混沌,一个男孩就在那样一个荒芜单色的特定时代背景中蜕变长大。我想再也没人可以将这些拍得这么大胆而本真,浑然天成呵。只缘王朔的原小说好,有内容有生活,有人物有语言,稍作删减精炼一下,就是个好剧本。此片是姜文的导演处女作,我以为也是他迄今为止拍得最好的一部电影,后来的都超不过。尽管他每部电影都怀有想法,酝酿有时,试图弄出点新手法新构思,弄出点响声,但结果都差些气,未能完满圆梦。本次电影放映前,照例邀请姜文登台与观众见面。从当晚年轻人为主的观众反响来看,他人气尚旺。不过主持人水平很糟,问的问题没水平,互动能力更差,故这十几分钟没多少意思。进行到一半后,又邀请陶虹和也在现场的丈夫徐峥一并上台,他俩只是少许回答了几句。此片在境外是获了些奖的,在国内却颗粒无收,尽管它反响很好,票房为当年最高。我觉得该片可说是两个时代的标志,既拍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其拍摄本身也同样标志了一个时代。
(2014.6.30.)
观影随记(34)2014电影节(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