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长恨歌》简记

(2014-03-13 13:55:41)
标签:

长恨歌

王安忆

王琦瑶

老上海

上海女人

休闲

分类: 心得感悟
        年纪渐长,平日里不时就冒出“清理旧债”、“了却遗憾”的心念,其中包括那些该看尚未看的书。几天前就看了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
        早年看过王安忆那些写知青的小说,印象尚可。后来偶有看她一两篇短文散文,未得好感觉(看了《长恨歌》方才明白她是以写小说思维、笔法写了那些散文),关注渐淡。尽管知道她的《长恨歌》荣获了茅盾文学奖。
        一提《长恨歌》,必先想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叙李杨之爱、之悲剧,果然一曲长恨之歌,传世千年,后人唏嘘不已。故,当一听说王安忆这小说,这书名,一下难解其意。毕竟这是个含意深重的大题目。
        后来看关锦鹏根据此小说拍成的电影《长恨歌》,郑秀文和梁家辉主演,拍得精细美好,很为赏识。那是细致入微描述一个上海女人怨婉一生的故事。因没有小说先入为主,未有束缚,纯粹是观影直感。
        此次读这篇小说《长恨歌》,才翻得一两页,即觉特色十足。本地语境,文思自由,意韵广博,合我口味。遂认真细看,不敢疏漏。直读至最后一个字,终得好印象,赞许几声。也终于懂得小说名称,理解了作者。
        喜欢此书,因我是上海人,怀念那所有的曾经,忘不了那已成历史的记忆。
        《长恨歌》问世许多年,书评已够多,不想重复别人说过的。简记几句吧。
        我与作者属同代人,所见识的上海和经历基本同步,故读文字如同身临,思路亦相近。小说所描述的上海之表里,上海之前世今生,市风民俗、人情长短,熟之又熟。往事没忘,记忆没错。
        王琦瑶,一个经典的老上海女人,被时代捧摔,浓淡一生,悲情几重。《长恨歌》,一曲老上海的挽歌,细述长考,不屑于新上海,半分鄙夷。无奈老已去,新已来,新制服了老,新杀了老(新社会人物长脚为钱财杀了老上海代表王琦瑶)。
        王琦瑶死了,王琦瑶的上海消亡了,一去无返。没了王琦瑶的上海,风花雪月黯然逊色。
        老上海名媛多多,上海的华丽、优雅、时髦、不夜霓虹,多由她们制造,靠她们点缀装扮。如今,再无名媛。
        《长恨歌》,歌长恨也。歌可长留,恨亦长留。
(2014.3.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