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年旧事·行商

(2013-08-30 09:59:35)
标签:

老上海生活

童年回忆

小商小贩

叫卖调

行商

分类: 岁月留痕
       商人,自古以来分坐商和行商,坐商是开店铺经营买卖,行商是外出流动经营买卖。一般行商多指商帮商队运货贩卖,我这里只指走街串巷的个体小商小贩。
       上海的走街串巷小商小贩,各年代都有,从没绝迹过。自然灾害时有,现在物质丰富了依然有,即便在打击投机倒把、割资本主义尾巴年代也照样有,只是年代不同买卖东西也有所不同而已。小商小贩的经营品种亦是与时俱进,随社会变化而不断变化着。我这里只讲我童年时代之所见。
       那个时候的上海商业已很发达,到处有商店,市中心、区中心更是繁华无比。我家附近就什么店都有,说鳞次栉比也不过分,生活用品基本都可买到。那些小贩们也就是在这其中见缝插针、拾遗补缺吧,尤其是修理行当。那时物质不丰富,人工便宜,什么东西都兴修修补补,也就催生了无数种修补行当。那也算是手艺活吧。下面具体说几种。
       走进我们弄堂最多的,是磨剪刀的,往往人还没看见,已先听到“削刀磨剪刀”的吆喝声了。“削刀磨剪刀”是上海磨刀人的叫卖调,那句“磨剪子来戗菜刀”则是北方磨刀人的叫卖调。磨刀人总是肩上扛一条矮脚长板凳,凳面一头钉有人字形斜木条,那是磨刀时放磨刀石的地方。居民一般只想把钝了锈了的菜刀剪刀磨锋利些,要求很单纯,别无他求。磨刀人即坐板凳这头,手握菜刀或剪刀,在青灰色磨刀石上来来回回,不时蘸点水,还用拇指试试刀锋。菜刀磨好后青光闪烁,感觉含着几分骄傲的森森杀气。剪刀的话还会拿榔头敲几下,以调整铆钉松紧,使其恰好合适,完工后再拿块碎布,让居民剪着试试,直到满意为止。
       剃头的,都是胳膊下夹一个小布包,一抖开即是块布,里面仅有几件剃头工具。因为等于是上门服务,所以脸盆、水、毛巾、肥皂等都让你拿自己家里的。我爷爷常让他们剃头,有时剃完了还约好下次上门日期。以至有一个剃头人的脸我们都熟了。剃头的从不大声吆喝,小声招呼两下是有的,大多是看到了具体人后询问一下“剃头伐”?
       补碗的,现在看不到了。那个年代碗摔了,如只摔去一片角的话,有时舍不得扔,这样就有了补碗这一行。补碗挺绝,是在合缝两边各钻个小洞,所用工具跟木匠用来钻洞的木钻一样,当然它小多了,钻头也很细巧,或许是金刚石的?反正就这么像拉胡琴似的一拉一扯,还用手指抹点唾沫,几多个来回后,慢慢钻出两个细微小洞,然后拿出像钉书钉那样的细铜钉,两头插入小洞内,再轻轻敲几下。这完全是细巧活,碗本来就是易碎品,又薄,钻洞只能钻一点点,全凭感觉。敲铜钉也得小心翼翼,必须掌控好用力的轻重。不过补好的碗,确实不漏了,挺奇怪,缝还在,汤竟不漏?当然有时他会在合缝中涂抹些什么东西的。现在想想,这补碗肯定已不现实,人工费贵了,花十几分钟补个碗,这点工钱还不如去买个新碗了。
       修棕棚的也不算少,老看到的。都是背一个比较大些的帆布挎包,里面塞得满满的是棕绳,几股搓成的,用时再把它分拆开来。居民的修棕棚,多是因为松软了,他就把一根根收收紧,碰上有断的,就换一根接上。这是有点费时费力的活。修棕棚人吆喝的是“坏格棕棚修伐坏格藤棚修伐”。
       还有修洋伞的、修鞋补鞋的、弹棉花的,偶尔也走进弄堂来看看,吆喝一两声。
       卖棒冰者,人员最杂,男女老少都有,腿脚不便的也有。那么个大热天里,行走在太阳底下,够辛苦的。他们都是背一个大木箱,里面用棉袄小棉被四面团团围裹住中间的棒冰,以保住低温不融化。他们行走时会拿小木块在箱盖上敲,敲两下叫两声:“棒冰吃伐棒冰”、“赤豆棒冰”、“光明牌棒冰”、“棒冰雪糕雪糕棒冰”。这个敲木块的声音是独一无二的,一听就知道是卖棒冰的来了。
       卖农副产品卖水果的偶尔也有挑上门来的,像茶叶啦、鱼鲞啦、甜芦粟啦、花红(小苹果)啦、白枣啦等等。哦,还有小鸡。收旧货的也时有看到,都是背一个布袋或麻袋,什么甲鱼壳啦、鸡毛啦、鸡肫皮啦等等,还有女人的长辫子也收。
       还看到过挑着小竹椅子、小板凳、藤椅沿街叫卖的,几多个绑一起老大的一堆。也看到过卖木梳的。这些当然都是他们自己手工做的。
       卖叫哥哥(蝈蝈)是常看到的,一根扁担两头挑着串扎在一起的几百个小小竹篾笼子,每个笼子里都有一只叫哥哥,一片唧唧合唱声。他都不用吆喝,这叫哥哥自己就在为自己打广告招揽新主人了。
       放西洋镜的也看到过,不知是挑来的还是推来的,看到时他已在马路对面街沿上支撑开架子。因为这要钱,我没凑上去看过,只是站旁边看了个大概外观。
       卖栀子花白兰花的,我们弄堂口看不到,要走点路或者到公园门口才能看到,卖花者都是女性,老人小孩都有,或托个小竹笾或拎个小篮,游来荡去叫卖。偶尔能听到一两声优美动听的叫卖调。
       还有卖洋泡泡(气球)的,老远就看到,五彩缤纷的。卖芹糖的,卖者用小竹签从热的棕红色浓稠糖浆中挑起一撮,另一手拿个镊子边拉边转,一忽儿就拉出个鸡啦、兔子啦、蝴蝶啦等小动物形状,等完成时糖也冷却成型了。这两样东西很受小孩子喜欢。
       哦,还有杂耍、表演硬功夫的看到过几次,就是卖膏药之类的。那是夏天晚上,在我家弄堂外路口,两三个表演者占住一角,拉开场子,看客一会儿就围满了。我看过比较吓人至今还清楚记得的,是用牙咬断大铁钉和用脖子绷断铁丝。大铁钉两三寸长,掉在地上丁丁作响,表演者用碎布在铁钉外缠绕几下,就放嘴里咬。他是又跳又跺脚,费好些时间,才张开有血的嘴,拿出已断为两截的带血的铁钉。绷铁丝是将普通的铁丝绕于脖子上,由别人绞紧,接连绑定三根铁丝,然后他就踢腿蹦跳,还绕场打旋子,脸是绷涨得通红。就在连续打旋子中,他举起一个手指,果然一根铁丝已断,接下来的两根又在他手指告示下,一根一根被先后绷断。他拿下已断开的铁丝给大家看,绞缠处并没松开,好端端完整的铁丝确实是被他使了蛮劲或气功硬生生绷断了。然后就是吹嘘他的膏药,有人就买了。也有的表演者不卖什么,拿了小碗走一圈,请各位看客捧场给钱,围着的人就有往碗里扔钱的。这是硬功夫,我相信是真的,那个年代造假蒙骗还未走俏,走江湖的多是靠真本事赚钱,拼命练硬功的大有人在,都有一份执拗的戆劲。在这路口我也看过耍猴的,拿个小锣一敲,最后也是要钱。那不够精彩刺激,意思不大。
       上海最有名的童谣是“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葡桃四斤壳,吃侬格肉,还侬格壳,张家老伯伯,问侬讨只小花狗”,这童谣流传了很多年,几代人,不过我印象中好像一次也没亲眼看到过挑担的糖粥,倒是看到过挑担卖臭豆腐的、卖豆腐花的、卖“麻腐”(有点像凉粉)的。
       爆爆米花的,最早是挑着走,一头风箱一头炉子,后来用小车拉,就是一块木板,下面是钢珠轴承作轮子。
       还有那类货郎,那是我很小时候看到的,他们有挑担的,也有背一只平浅木箱的,里面隔成很多格子,各各放着糖、盐水片、盐金枣、橡皮筋、玻璃弹子等。
       小商贩因是行走于大街小巷,必要高声吆喝以吸引人注意,这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叫卖调。叫卖调是边走边唱,自然要朗朗顺口,词要简洁扼要,清晰明了,曲调要流畅自然,易记好听,因此多是一字一音,音域不宽,节奏长短结合,缓急相间。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叫卖调,每个地域每个城市也各有自己的叫卖调,形成唯一独特性。正因为有了这些叫卖调,那些商贩留下的记忆才会这么深刻,那是个立体记忆么。现叙述几种那个年代上海的叫卖调,有些现在仍在用。由于没法写出曲谱,故只能用数字记下音符,再以文字来补充表述。
       “坏格棕棚修伐坏格藤棚修伐”,这是上海滩上最知名的叫卖调之一,谁都会唱,曲调音符是123322616211(6下该加一点,是低音的6),节拍是:1是四分之三拍,2是四分之一拍,第一个3为一拍,第二个3为两拍,两个2各为半拍,后面六个音符依顺序重复一遍前面六个音符的节拍。
       “栀子花白兰花”,曲调音符是332112,节拍是:前面两个3各为半拍,2是两拍,两个1也各为半拍,最后一个2为一拍半。
       “棒冰吃伐棒冰”,曲调音符是132212,节拍是:中间两个2各为半拍,前面的13和后面的12四个音各为一拍;“光明牌棒冰”,曲调音符是32212,节拍是:五个音都是一拍一个音;“赤豆棒冰”,曲调音符是1212,节拍是:前面的1是半拍,2是一拍半,后面的1和2各为半拍;“棒冰雪糕雪糕棒冰”,曲调音符是13232312,节拍是:1和3各为一拍,2和3各为半拍,休息一拍,后面四个音符依顺序重复一遍前面四个音符的节拍。
       “爆炒米花”,曲调音符是6565,节拍是:6是两拍,5和6各为半拍,5为一拍。
       “修洋伞”,曲调音符是212,节拍是:2为两拍,1和2各为一拍。
       “削刀磨剪刀”,曲调音符是565653,节拍是:5为半拍,休息半拍,6为两拍,5和6各为半拍,5和3也各为半拍,最后的“刀”字占有两个音符,近似滑音。
       “箍桶喽”,曲调音符是212,节拍是:2为一拍,1和2各为半拍,“箍桶喽”和“修洋伞”的音符相同,但节奏短促,快了一倍。
       “甲鱼壳”,曲调音符是565,节拍是:5和6各为半拍,5是一拍。
       以上叫卖调,因唱者不同或略有差异。其中,“削刀磨剪刀”、“修洋伞”、“箍桶喽”是以苏北口音为主。另外,上海话入声字多,叫卖调的最后一个音基本都是从高到低的下滑音,短促,一如入声字那样。
       其实叫卖调在坐商中也有很多,这里不说它。
(2013.8.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