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湾之旅·印象、见闻、补遗

(2013-01-23 14:09:07)
标签:

台湾自由行

台湾见闻

台湾印象

台湾行

台湾游记

分类: 旅途感录
       台湾之旅已写了八篇八个专题,再写最后一篇,不算总结,只是印象、见闻、补遗吧。至于全程详细游记,待以后慢慢写了。
       因是第一次去,且是一个在大陆生活了几十年的人,因而在那儿走走看看中难免就会下意识地进行比较。同为中国人,同为中华文化绵延而来的龙之传人、龙之大地,差别不小呵。
       不用我多说,去过台湾的都会对那里整个的亲和宁静氛围印象深刻。
       台北大街上,只听得到车流声和摩托车马达声,而没有喇叭声;火车车厢内,一片静默,只有喇叭里轻声细语报着站名,同时还提醒几句请轻声说话之类。15天里,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角落,我没见到一次吵架,没听到一次骂声,但凡听到的喧哗声皆来自大陆团队游客。我在火车上有这么两次经历,一次是在区间车上,整个车厢不足十人,一个还算漂亮的三十来岁女的脚斜搁在座位上,坐相不雅,大声打着电话,说实话,我走进车厢一看一听,即一愣。听说话语调,我自然不相信那是台湾女孩,果然听一会后,她话里就暴露了原来是大陆过去的,估计是婚姻吧,不是说已有十万大陆新娘了嘛。之后她就这么一路电话不停,嘻嘻哈哈说着无聊话,周边人只能被动地听她自以为得意的臭美,直到我半小时后下车她还没挂机。另一次是在莒光号上,我邻座是个粗壮莽汉,接电话时声音稍大了些,才两句,前座的男的即回头叫他轻些,莽汉马上点头致歉,用手遮挡住嘴,声音变得与他形象不太相称的轻声细语,我都觉得了些滑稽。当然,台湾人也有大声说话的时候,我在台北街头看到三次示威,整齐队伍,大声呼口号。相比之下,我们这里恰好相反,该小声时一个个吵吵嚷嚷,都以为自己是天皇老子,而该大声时却都唯唯诺诺了。
       粗粗一看,台湾有这么几多,摩托车多、洗手间多、庙宇多、轻食简餐店多、志工(志愿工作人员)多,等等。志工,随处可见,景点尤其多,男女老少皆一式的黄背心。参观总统府时,讲解者即是志工,不属编内人,不拿一分钱。另外,台北重庆南路上书店亦多,短短一两百米有二十多家,都是老书店旧书店。
       走在台北街头,很少看到“弹眼落睛”的豪华建筑,也少有可让人眼睛一亮的气派大楼,似乎什么都不起眼,但却什么也不扎眼。街道不管新旧,皆较整洁干净,连垃圾箱都很少看到。台湾人与人之间,充满自然而然发自于心的亲和温馨,那份平心静气的祥和气氛,明显可以感觉到,或许可用温良恭俭让来比说台湾风气和人。我每次问路,对方都认真详细回答,有几个似乎还要带我走一点,男女老少都如此。
       我去板桥那天,正好农历十五,接云寺举行打斋活动,慈惠宫也同样,向路人免费提供面食,大大的锅,一锅完了又来一锅,旁边还有一大盆“浇头”。吃的人不少,一碗一碗尽吃,我也尝吃了一碗。她们说,这样的活动每月初一和十五举行两次。
       一直就知道台湾使用繁体字,但我这次在台湾却也看到了多多的简体字。那天我站在街头拍台北车站外观照片,忽然发现那大大的“台”字竟是简体字,一下有点奇怪,之后就留意了,以至在车牌上,在一些店招上,更还在杂志上以及好些方面,都看到了简体字“台”,并且还看到了不少其他简体字。想来,这或许就是两岸民间大量交流后的结果吧,许多来大陆工作或旅行的台湾人回到台湾,或许就会为自己的小店写上个简写的台字,毕竟简单方便些嘛。还有,台湾的书也并不都是竖排本从右至左,也有横排本从左至右的,连台湾博物馆给孩子们看的介绍文字也是横排的从左至右。
       台湾的车牌,是黑色六位号码,数字和英文字母可随意用,这样就可有极其大的排列组合了。六位号码中有分隔小圆点,左二右四或右二左四都有。出租车是红色五位号码,中间也有分隔点。摩托车也是六位号码,但分隔点是在正中间,一律左三右三。车牌共分四种,一种只有六位号码,其他三种除了号码外上面还有小字,分别是台湾省、台北市、高雄市,我一下猜想,可能是方便各种政治观点的人作自由选择吧。
       台湾车速很快,因为大家都守交通规则,故而快得起来。我从阿里山下山时,那一刻正好出现从没见识过的极美的夕阳晚霞景色,面包车女司机也大赞一番,很想看,但她说这山道不能停车,开一会找找看,结果一直没找到可以停车处,错失良机。但我理解她,不会怪她。
       台湾的校园建筑相当好,我看到稍多些的是小学,如清水国小、阿里山香林国小、安平石门国小、台北中山国小、台南忠义国小等,都是校园宽敞,校舍美观。校门口都有告示,写着什么时间是可以自由入内参观的开放时间,什么时间不得入内。
       那几天还在电视上看到,上上下下都表示该控制印象不佳的大陆团队数量,而多放行个人自由行。相比团队,个人游者比较文雅知礼,比较会自我把控,孤单一两个的,也没人可一起喧闹帮腔咋呼。我行程末尾到基隆时,那天住于民宿,老板娘说刚接到新要求,说若有大陆自由行旅客入住需要登记报告,她说待会就给派出所打个电话。台北人似乎挺怕冷,和大陆南方城市人相像,那几天因连续下雨,气温不高,但仍在16度到20度左右,我只穿单外衣,但台北人已有不少穿厚毛衣,甚至还有不少穿滑雪衫的。习惯了热,也就怕冷了呵。
       在台湾,还有一点深刻的感觉,那就是日本在台湾留下的印痕很深。毕竟日本统治了台湾五十年嘛。车站、街道、市巷、楼房,日本风格很明显,一些地名也和日本地名相同相像。书店里,日本杂志、漫画被放在醒目位置,占了整整一个大柜橱,唱片店里,日本电影和音乐也占着主要位置,屏幕里放的是日本电影,喇叭里放的是日本歌曲。我住的宾馆旁卡拉OK里,有人连着在唱日本的演歌,我还几次看到日本老人坐那儿悠闲吹箫自娱,吹的多是日本歌曲。就连电视上举行的台语歌挑战赛,那些台语歌旋律也是日本味,等于是日本民谣、演歌的翻版演绎。他们告诉我,那些很老的老年人,至今还常念叨说日本统治时期没有偷,没有抢。记得前几年有过一个组织进行了一项国际性世论调查,台湾人在最喜欢的国家选项中,日本排第一,占了52%,美国排第二,才8%。在台湾,日本游客很多,我那天到九份小镇是周六晚上,游客的一大半是日本人。台湾人总体来说是比较理性和人性,国是国,人是人,争论管争论,交往管交往。我参观基隆史迹馆时,馆内管理人和我聊了很多,他说保钓人士就是从基隆出发的,他也一直说着日本人的不是。
       台湾一些主要景点的正规介绍中,凡涉及日本统治时期的都用“日治时期”,而不说日占、日据,同样,还有“荷治”。在说到清朝时,很多景点介绍都不写“清”字,比如前面写明永历XX年,接下来却是康熙XX年,漏了个清字,这不是疏忽,好多处都如此。并且南明时期的永历我们这里都不作纪年年号的,台湾却都以南明年号纪年,比如1665年,我们这里记为清康熙四年,台湾则大多记为明永历十九年。台湾的介绍文字中,还常以日本统治台湾时的日本年号来记事,如大正XX年、昭和XX年等,当然昭和前面没有“日本”字样。台湾的旅游小册子和景点介绍基本都使用中英日三种文字。
(2013.1.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