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梁斋
梁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7,481
  • 关注人气:5,5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电影节观影随记

(2012-06-26 13:14:12)
标签:

上海国际电影节

日本电影

东京公园

片场杀机

阿修罗

分类: 艺苑走笔
       远游归来正赶上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即将开始,匆忙里查看些资料,可有介绍文字的很少,只能凭直觉初选了七八部。先到主放映场上海影城,再去普陀和浦东,在三处买了四场的票,其他的或已满座或放映时间撞车或太远,也就作罢。四场都是日本电影,算是情有独衷吧。
       我喜欢看日本电影,同属亚洲,比起欧美的思维习惯更易理解更易趋同,加上在那里生活过多年,一切都熟悉感觉也甚好,时不时可产生一份亲切感。并且他们的电影多是说普通人的生活寻常事,又总能在平凡中隐隐而强烈地透露出对人生的独自思考和对生命含义的锲而不舍探究,有些更还是大思考,更还是深层次探究。而我们的电影人,除少数几个外,基本已失去独立思考能力,既不能,也不会了。多少年下来,一切习以为常,麻木不仁,靠了“重大题材”、“主旋律”之类的实利,大多已放弃自我,百人一调。他们是习以为常了,活得也不赖,可我不愿接受,只能向别处去寻找心灵感应和思考启迪。
       第一部看的是《东京公园》,电影节首日在影城看的,买的稍晚了些,位子不太好。男主角光司是个酷爱摄影并显示出才华的大学生,接受了不放心自己妻子的医生初岛的雇用,跟踪拍摄他妻子带孩子在各个公园的散步情况。光司母亲早逝,后母给他带来一个大他九岁的姐姐美咲,美咲深爱他却因年龄差距不敢说出口,等他知道了后去当面直视美咲,结果还是止步于只认可姐弟关系。他还有个异性好友富永,她是他同居好友弘的前女友,三人从小一起玩大,虽然他和富永关系极好,但中间有个弘。光司打工的酒吧老板,其妻子朱美已逝去,他对光司说到自己做的梦,梦里朱美就站在对岸,他就游啊游啊游到了对岸,但一抬头,却并没有朱美,再回头,朱美正站在他刚离开的此岸,始终是可望不可即。此片涵盖广泛,触及了爱、婚姻、死,以及爱当中的痛苦、每个人与生而来的互相需要、死对于活着的人更多是煎熬,等等。还涉及了亲情、友情、同性恋等诸多家庭和社会的基本内容。演员么,男主角有一张女性味很重的脸,内敛,难得露笑容,一笑更像女性。语言方面,调侃时的一些语言很有趣味。音乐,多多地含了爵士味,时而淡雅,时而浓烈,很恰切,很舒适怡人。我曾写过一文《东京的爵士》,说真的,一想到东京的街道东京的夜晚,我脑子里跳出的音乐就是爵士,那就是东京的半副真面目。影片有个交代,说初岛妻子一个个公园兜下来,原来是在走着亿年前的海生无脊椎动物“菊石”型的“旋涡”,也像是个大大的问号。东京的公园,恬静美丽,是让人可以尽情自由自在的地方,那份氛围围裹住了人,也围裹住了整个东京。
       第二部看的是《片场杀机》,片长133分钟,仅坐了一半观众的大厅里始终寂静无声,因为此片情调凝重,观众被带了去随了情节作着思考,心情自然也沉重,只出现过一两次极轻微的会意式笑声。当影片结束观众席响起电影节里该有的礼节性掌声时,我也鼓了掌,我是真心鼓掌,为电影,为演员!此片导演是伊朗人阿米尔·纳德瑞,他为向昔日的日本优秀老电影致敬而拍了此片,影片中男主角秀二就几次静静地来到昔日几位日本大导演的墓前,默默致敬,最先出现在银幕上的是黑泽明的墓。秀二是独立电影导演,他想做昔日大导演们曾经做过的那样的电影,想做自己的电影,可拍成的电影在已商业化了的院线无法上映,他郁闷,他怨恨,时常不顾被警察追赶而上街演讲,痛斥电影的堕落。同时他又在自家楼顶免费向人们放映介绍昔日的世界经典电影,并和大家交流,回答问题,尽管每次只有几十人。有一天他得知哥哥给他拍电影的钱原来是向半是黑道色彩的拳击俱乐部借的,并为此丢了性命,俱乐部老板限他在12天内还清他哥哥欠下的1254万日元巨债,秀二的生活由此为之一变。他没钱还债,但当他明白打赌、挨打都可换来钱,便决意要在哥哥死去的地方,即这俱乐部里,充当活的撒气沙包。从最初的一拳五千日元,到最后的三万日元,他每天被打得鼻青脸肿,脸上破裂处多多,流很多血,眼睛也几乎睁不开,最后一天还一度两耳失聪。这期间,他依旧没间断免费放电影,每当疲惫不堪躺倒在家,每当放映电影,那时的他就是最自我的秀二。挥拳击打者每天换人,一批又一批,而挨打者只有他一个,只有他的脸和他的腹,但他面对哥哥的骨灰(可以说他哥是为了让他实现电影梦想才死的),怀着对电影的无限迷恋,怀着对电影大师无比的仰望和追随欲念,他一天一天顽强挺过来了,坚持下来了,以至连俱乐部老板都为之不忍,明里暗里帮他,还想以个人名义借钱给他以了清他欠债,别再挨打了,但他决绝地拒绝了。由于上面大老板的作梗,平生出枝节,以至后来几天钱来得少,到最后一天时还剩361万日元欠债。他孤注一掷,为了了清欠债提出这天再挨最后的100拳,以考验自己的最终承受力,并为此做好了最坏准备。影片就在这100拳中,在银幕上一部一部打出了他在挨打时心中默念的激励自己意志的100部经典电影片名、导演名、拍摄年代。至此,此片导演的意图鲜明地宣示了出来,这是全片的高潮,情节的高潮,意义的高潮。这100部影片自然是导演选定的,是他的看法,或也是从日本角度而说,所以除了大多为欧美电影外,日本电影也占不小比例,当然日本电影数十年来在亚洲本来就首屈一指。这100部电影中也有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和侯孝贤的《悲情城市》,100部排第一的是《公民凯恩》,不知这是否就是导演本意的表达?秀二还清了哥哥为了他的欠债,或许也可说这是代指这些年来过度商业化给电影业的欠债。他忍辱负重,承受了肉体的巨痛了清了债,同时也了清了电影的“混蛋”期给他造成的精神痛苦之债,这是他必须承受的。由此,本该一身轻松的他,这时却向老板提出借款3500万日元的请求。老板凝视着他,说要跟上面大老板商量一下。接下来,影片在新片拍摄开机声中结束。这也就预示着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后,他“要活下去”,要重新开始,拍自己的电影,就像他演说中说的,“电影是艺术,让它像人一样自由生存……”秀二的饰演者西岛秀俊,已四十岁了,不年轻了,演了这么个一直在挨打的基本没有展示过英俊潇洒形象的主流群体之外的另类落泊者,很不容易,赞赏他一下,为他鼓掌!影片中他的化妆亦堪称绝对出色。也近四十了的常盘贵子在此片中饰演俱乐部内酒吧女阳子,这是此片中唯一有名字的女性角色,初一看,简直就跟二十来年前电视剧中的她一模一样,还是那样年轻,那样有神采,有韵味,她话不多,都是靠眼睛和肢体动作在表达心情。也赞赏一下很成熟了的她。此片从头至尾基本没有自己的音乐(仅一处或两处吧),基调是强烈的沉闷,浓郁的默忍,似乎只等着释放和爆发那一刻,却最终也没爆发。秀二的大段演讲,直面痛斥当前电影的过度商业化娱乐化,痛骂电影混蛋,电影已死,这仿佛就是在说我国电影业,就是对我国电影现状的鞭笞、棒喝。相比之下,日本电影现状比我们好许多,却有人如此大反思,挥棒大喝了一声,而我们没有,环境不容许。此片原名是《CUT》。
       第三部看的是《阿修罗》,没想到是动画片,才75分钟,大伤情绪,早知道我就不会买这票了。我是看到一句介绍说这是部有争议的电影,并大略知道阿修罗在佛教中的意思,所以决定要看此片。只怪电影节的电影介绍实在太少太不详细,只一本小册子,只介绍了全部上映影片的不到三分之二。当然,《阿修罗》拍得不错,画面好不去说它,主题确实会引发争议。主角阿修罗是个行为如野兽的男孩,他吃动物,有时也吃人。说他的故事,其实也就是说人和兽的问题。阿修罗是为了活下去才吃人,但常人都不能容忍他。而在土地荒芜年份里,普通常人不也会吃人吗?那么多人平常不也一直在互相打打杀杀吗?富人打杀穷人,为了争夺饮用水互相打斗。若说吃人的人是兽行,可人为了自己活命去吃其他生命,去消灭海中生物、陆上生物,对生命而言,这不同样也是兽行?救了阿修罗的若樱因为没食物吃,奄奄一息,阿修罗偷杀了人家的马拿了马肉来给她吃,但知道阿修罗底细的若樱认定这是人肉,无论如何不吃,终至饿死。这是个反衬之例。影片中的阿修罗,也有人的一面,也知道感恩谢恩,对若樱就是,他甚至委屈地哭着苦苦哀求若樱吃他送去的马肉。影片里还几次出现一老僧,开头处和结尾处都有,他教阿修罗学会了第一句人话:南无阿弥陀佛。但最终看来效果不大,阿修罗就是阿修罗,本性难移。此片的这一些意思都是在故事的展开情节的叙述中自然而然透露出来的,并没刻意点明主旨,各人当可各有意会各有理解,而该片的主题意思显然是必会引发争议的。语言很平常,但含意有深度。音乐很棒,有点现代音乐《火鸟》的感觉了,动画片么,音乐就占得小半部电影了,得撑住场面。影片在全部放完演职员名单后,最后的画面是一片太平和睦安居乐业城市景貌,从前面连贯下来看,这倒有点不解了,不知表意为何?这部电影在不大的放映厅里观众一半都不到。
       不知怎么,看日本电影,总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含蓄于其中,或说是伤感,或说是忧怨,或说是焦虑,或说是精神无寄,一丝丝的,一点一滴的,弥漫在影片氛围里,浸润在淡淡叙事里,更藏匿在人物眼神里。看到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自杀率一直偏高。日本的电影跟电视剧是有区别的,电视剧是即时的,导演时常会根据观众反响而即时改情节和结局,随意性很强,而电影则是导演要表述自己确定的理念,自己的独自思考。从这一点讲,他们的影视是有质的区别的。
       第四部本该看的是《彼时生命》,却没想到,当我在电影节最后一天下午花一个多小时赶到普陀的星光影城时,却被告知电影不放了,只能退票。原因么说是因检测和维护设备,暂停营业五天,并说这是电影节组委会的要求,不是他们不想放。这实在太窝火了!我是提前一星期多来买的票,我付了钱,你给了票,这就是一份约定呀,怎么你单方面说不放就不放了?假如真是电影院突发事故,那也可换到别的电影院放映,继续执行这份约定呀(是有两场电影换到了别处继续放映),难道不是?我和当时来看电影的另几人一起据理力争,但那自然毫无用处,放映厅的门都关了灯都黑着么。其实我们气的倒不是老远跑来买票、看电影,浪费了两个来回的车票和时间,也不是因为仅仅没看成一场电影,关键的关键是我们认定了要看这部电影才老远地跑来跑去,这次看不成,以后或许就没机会再看到了,而且是电影节最后一天,任何补救的机会都没了。当满心的期待一下化成泡影,这打击实在太大,可以说那是一份愤怒,你电影节搞的什么嘛!无论是对电影院现状的知情不够,还是对已卖出票的电影如此草率地作停放处理,都说明组织管理水平实在太低级。来看电影的有一个是从老闵行超远距离赶来的,他更是一肚子火。他还说到一件事,前几天他在莘庄一家影院买了电影节的一部泰国电影的票,可他去看时被告知临时改换成放映一部意大利影片,他和其他观众当然不干,强烈要求看他们想看的电影,最后总算重新改回放映那部泰国电影。他说他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会出现这样情况,包括星光影城的《彼时生命》被停映并不换影院放映,个中缘由或许只有他们自己明白。要么是有鬼,要么是管理水平低下。一个电影节的组委会,它是服务性的还是盛气凌人官气十足行政性的?哪能这么霸道?哪能这么不人性化?跟铁老大就如同是一个模子压出来的。
       电影节闭幕了,组委会和媒体自然一派的赞颂声,自夸自吹,报出那么多数字,以此证明电影节的成功,却没人找茬挑毛病,具体说一个两个问题。记者们手中的笔早已不会批评了。有些问题是随处可见的嘛,比如黄牛泛滥。在影城,一男人急匆匆跑来要退票,售票处说电影节的票是不能退的,两人翻来覆去对说了很久,男的无奈,转身,一黄牛马上把他手中票拿去,给了他10元(要知道那票价是60元哦),那男的说再给5元吧,黄牛不给,男的也只好转身离去了(估计这票定不是他自己掏钱买的)。在永华,一老者把手中多余的两张票送给一对想买别的电影票的年轻人,刚转身,黄牛就贴上去要低价收购那两张票,两年轻人犹豫了许久,没卖。在衡山,一黄牛就在售票处前向前来买票者兜售,还说不信你可问他们,一女的买了票果然询问售票处是否是真票,售票员点了下头。
       我喜欢看电影,但绝不想看低劣平庸的电影,所以有个国际电影节对我而言当然好,但我知道,以我们一贯的以政治为第一标准,以我们一贯的霸道式思维和管理,上海国际电影节要想走得更远,难!
(2012.6.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