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8西南行(十四)震后的大慈寺和春熙路

(2012-02-22 08:44:33)
标签:

西南行

成都

汶川地震

大慈寺

春熙路

分类: 吾行天下
       来到春熙路步行街,与半年前相比,楼多了,街路也又新开通了一段。看到一个募捐台挂着区府名义,几个青春淳朴的小年轻忙乎着,即走过去捐了钱。
       来到大慈寺,寺里正举行赈灾祈法会,买了3元门票准备进去。就这时,街上忽然响起惊恐呼叫声,我随声看去,众多行人纷纷驻足仰头东看西看看着大楼,几句带点惊慌的话语声传入我耳:又震了!楼又摇了!我忙问人,他们都说刚才摇得很明显,可我却没感觉到什么。显然此时的我对地震的敏感性远不及当地人。后来闻报,果然是下午4点21分在青川发生了6.4级余震,这也是5.12大地震后最强的一次余震。
       大慈寺为中华名刹,始建于魏晋时期,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文化积淀丰厚的千年古寺,历代高僧辈出,来寺中参学、讲经、住锡的海内外高僧更不乏其人,世传为“震旦第一丛林”。
       寺里有碑文介绍唐代祖师无相禅师。无相,俗姓金,唐代新罗国(今韩国)圣德王金兴光之第三子,在他做王子时,走出王宫出家为僧,唐开元十六年(728年)浮海西渡来到唐朝京城长安,受到唐玄宗召见,并命住锡于禅定寺。其后,他周游入蜀,取法名“无相”。安史之乱,玄宗入蜀,无相被请进行宫内殿供礼,他倡建大慈寺为国祈福,玄宗大喜,特御书“大圣慈寺”匾额,赐田一千亩命无相规划督建。无相建九十六院,绘壁画一千余堵,是当时成都规模最大的佛寺,无相也成为大慈寺的唐代祖师。其后二十余年成都倍受皇帝礼遇,在地方官员和信众支持下,先后修建了净众、大慈、菩提、宁国等寺。无相于762年在大慈寺俨然坐化,世寿79岁。
       如此一看,大慈寺的身世确实不一般。旁边还有文字介绍了一位大慈神僧宝掌禅师,说宝掌和尚为印度人,在魏晋期间东游中国,上峨眉山后留住大慈寺,他在中国生活了约四百年,他曾对僧众说:吾有愿住世千岁,今年六百二十有六。故称他为千岁宝掌和尚。
       大慈寺的出名还不止于此,看壁上的介绍,共介绍了六位大慈寺大师,第一位即是唐代西行求法的玄奘大师。玄奘俗姓陈,618年至成都,622年于大慈寺之律院受具足戒,成为正式比丘。第二位是“宋代鉴真”道隆禅师。唐代有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律宗与盛唐文化,十年后圆寂于日本唐招提寺,宋代又有成都大慈寺高僧道隆禅师东渡日本传播佛教禅宗与中华文化,三十二年后圆寂于日本建长兴国禅寺。道隆在日本的名望,是堪与鉴真相媲美的。
       看到这里,我不由一惊,那个位于日本镰仓的建长寺我可是很熟悉的啊,在日本时我曾去过,还在那里见识了信众“坐禅”之过程,还写了篇《在日本看坐禅》发表于上海一期刊上。这一下勾起我回忆,再两边一联想,似乎一下恍然大悟,明白了理清了好些事,我都有了种一脉贯通的感觉,有点小得意。
       这位道隆禅师(1213-1278年)是南宋涪州(今涪陵)人,俗姓丹,13岁在大慈寺出家,33岁带了几位弟子东渡日本,是第一位到日本传播禅宗的禅师。1262年,日本镰仓幕府执政者北条时赖特为道隆创建了建长兴国禅寺,寺额为“天下禅林,东海法窟”,定位颇高,建长兴国禅寺也就成了日本国内正式以禅寺命名的第一寺,道隆也被奉为建长寺的开山祖师。此寺为日本临济宗建长寺派的总寺院,在镰仓五山(镰仓禅寺的五大寺院)中居第一位。1278年道隆在该寺圆寂,示寂后日本嵯峨天皇敕赐“大觉禅师”谥号,这也是日本有“禅师”谥号的开始。
       壁上还介绍了清代振兴了大慈寺的自信禅师等。
       这么一篇篇看下来,不得不对大慈寺敬重几分,尤其是我还去过了那个建长寺,心里格外有份亲近感,不由得再多看了些其他文字。
       唐宋大慈寺极盛之时,月月有庙会,天天是集市,形成有名的和尚街。后来大慈寺毁于明末战火,清初重修,同治六年(1867年)再次重修,文革中被移作他用,2004年经修复后正式对外开放。
       我前前后后里里外外都看了,寺确实还不够完整。南门门上是“古大圣慈寺”几字,门外空空大场地中间有一座铁栏围护着的两层小塔,古古气色,些许精美,但没有说明文字,略有遗憾。
       看到有“佛七通知”:为5.12汶川地震灾区人民祈福;为祈祷地震平息,世界和平,国泰民安,人民幸福;愿生者消灾免难,身心安乐,愿亡者往生净土,莲登九品,大慈寺决定举办为灾区人民祈福念佛七(5月25日-5月31日)。大殿殿门上方悬挂着以七张黄字红纸连成的横幅:大慈赈灾祈法会。大殿里僧人和信众满满一堂,经声哀婉,声声不绝。这天是连续七天祈法会的第一天。
       “大唐胜迹”、“西蜀禅源”的大慈寺,我由衷向它致以敬意!
       走出大慈寺,隔壁就是大慈寺救灾物资堆放处,几辆大卡车排队等候,一群年轻志愿者正往车上搬运救灾物资。马路斜对面也有一辆贴有“赈灾物资”字样的大卡车停在路边,十几人正忙着卸货,像是帐篷一类。又过一会,二三十名身穿迷彩服的年轻人在路边集合,打着党旗列队整装待发,可能要随车去灾区。
       一整天这么地走来走去,也没吃什么,看到有诱人的宫廷糕饼干点之类,就多买了些,即可回去当晚饭,也可留作明天火车上吃。
       晚上又走回春熙路,慢悠悠逛一圈。正是周日,人流依旧如春潮般熙熙,身材娇小的川女们依旧在那活力四射,张扬着青春魅力,发散出天生的美丽。我想,或许正是这里春容焕发的她们以及那里穿迷彩服精神饱满的志愿者们,一并组成了现时现地成都的特殊景象吧,他们共同展示了成都人在大震过后的精神面貌和心态,无穷的活气,火红的青春!春熙路,春色熙熙!
       在成都呆了三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