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被淡忘的那些别称
(2011-04-27 08:41:24)
标签:
老大哥
白衣天使
灵魂工程师
公仆
砖家
|
分类:
杂谈杂说
|
我国曾有过一些职业别称,流行了许多年,有的是尊称,有的是美称,有的是誉称,多属于体现社会美好,体现一份亲切和友爱。比如老大哥,比如白衣天使,比如灵魂工程师,比如公仆,等等。不过,随时间流逝,更主要是整个社会转型巨变了,风尚也随之大变,终导致一些别称名不副实了,或不合时宜了,被人有意无意淡忘去,有的已没人再叫,有的正逐渐消失。
那时的一声“老大哥”,多亲切多尊敬呵,叫者发于真心,被叫者亦感觉了责任和自豪。不是么,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他们曾是政治上最牢靠的基石,又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是乓乓响的中流砥柱,国家第一主人。遥想七十年代,上海女孩找一个钢铁工人谈恋爱那是脸上生光的事,因为他们工作牢靠福利好。可时过境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这一个大群体早已威风不再,名望不再,不要说第一了,主人翁中能排上第九就已很不错了。加上新生血液中一大批是临时农民工,分子结构改变了,“老大哥”之名理所当然地寿终就寝退场了。
“白衣天使”,多美的称呼呵,因其多指年轻女护士,更给男青年带去可想入非非的美好意象。那时的人心较少受钱财困扰,大家差不多工资,半斤八两,所以青年工人找一个白衣女护士那是让人羡慕的美事。护士学过医,懂得关怀,工作环境比工厂好,更还比别人多明白些男女事,多些情调。那个年代男女之事属于绝密级别,能知晓一二的人不多,护士当然就吃香。平心而论,这么个天使之名跟当时她们在民间的形象尚相称,至少彼此心照不宣吧。而近年来,一切向钱看之风越刮越烈,终于把以“救死扶伤”作为天职的这一群白衣人也刮了个晕头转向,先付钱再抢救、红包屡禁不绝、医患矛盾越来越多,结果是,“白衣天使”没人叫了,天使乘风飞走了。
“灵魂工程师”,最初曾指作家,后来统一指代教师了。工程师干什么的?是搞设计、雕塑的。谁能设计、雕塑人的灵魂?担当人类从小到大教育培养任务的教师无疑配得上这称呼。这么多年了,本也没什么好质疑的,千千万万个教师们不就这么年复一年按部就班地培养出了成亿的毕业生吗?可现在忽然发现,教师中原来也有范跑跑,也有董钱钱(董藩)。当教师只注重考分,只知道以学生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教绩”,好让自己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却唯独忘了教导学生如何做人,那么,灵魂工程师自己的灵魂似乎也有点问题了。自己昏昏,又怎能使学生昭昭?这时,“灵魂工程师”这个称呼似乎就有点一厢情愿了,他们从这个高贵的称呼中自我引退了。
“公仆”,因为这名称的特殊性,所以至今还没退出人们的视野。尽管事实上人们已不认可,但文章中还必须时不时提及,有时是正面提及,更多时候是讽喻谴责中侧面或反面提及。由于真公仆太少,伪公仆、冒名公仆、假公济私以公权谋私利的“公仆”太多,这称呼不叫也罢。从古到今,还是“官员”两字最准确,不褒不贬,仅以职务地位相称相论,官员么,就是官场之一员尔尔。
在过去的那些年月里,还出现过“臭老九”一类的贬义别称,那是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随特殊年代的终结,它们也就自然消失了。
有一个现象倒值得注意,即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别称,如砖家、叫兽等。虽然这种改字行为并不正大光明,意思也不够准确不太合适,但既然那么多人这么称呼了,总有其中道理,或许这就是一种民意吧,表明了现在所谓的专家教授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和评分。当专家只为利益集团说话,当然就成了被拍砖的“砖家”,当教授成了图解政策的翻云覆雨高手,当然也就成了“有个人叫兽兽”的“叫兽”。若真想将这印象扭转过来,那就请专家教授们好自为之,守身如玉,自己来证明自己。假如出了一个没良心的专家,出了一个无道德的教授,那就需要有十个有良心的专家十个讲道德的教授才能以正视听,他们能自证吗?
哦,那个“老大”的称呼还阴魂未散,它被铁路抢去了。不过性质已变,一句“铁老大”已不是尊称,而是蛮不讲理、欺行霸市的贬义代称。(2011.4.27.)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