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途偶得(8)洪洞县与《苏三起解》

(2011-04-20 08:24:10)
标签:

旅途偶得

洪洞

苏三

玉堂春

上海

旅行

文化

分类: 旅途感录
       我父亲爱看戏,去世后留下了一叠几十年前的演出说明书。父亲出生于越剧故乡,但显然他更喜欢京剧,男人么,终归跟女人性情不同些的。
       记得很小时候,父亲就带我们几个孩子去看京剧演出,是共舞台吧,看过两回,坐在楼上很后面,所以,京剧唱腔是和母亲嘴里不那么成调的越剧唱腔一样,打小就灌进了我耳朵。我还记得在我家弄堂外那条街上,有几回晚上走过一个爱唱京戏的男人,不知是他刚听完京戏想继续过过瘾呢还是喝了点酒,就这么独个儿扯开嗓门边走边唱,那时夜深人静,我躺在床上听得清清晰晰分分明明,一字一句的,直到声音渐远渐轻听不见为止。关于京腔,我记住的第一句并且从此再也忘不去了的是“苏三离了洪洞县”,至今我也没想明白怎么会是这一句,因为好听?还是听的次数多?
       听得了这一句,也就又听到了后面的另一句“洪洞县里无好人”。两句都提及了同一个县名,也就使我很早就知道了有个洪洞县,只不过那时还小,对为什么那里就没好人许久也没弄明白。后来我还对洪洞的洞(这里该读同)的读音疑惑过好一阵。成人后,我又知道了洪洞县还有那么一棵值得中华民族一共缅怀的大槐树,由此对洪洞县更是遥遥惦念,向往尤深,认定了那是必得去亲眼见识一下的地方。
       去年春夏之际,我一路风尘仆仆,自南而北进入晋南,辗转一番后来到了洪洞县。先去看了精彩无限的广胜寺,又去看了受四方华人尊仰的大槐树,接下来该寻访苏三事迹遗址了,来到了城区中心的“苏三监狱”。
       这苏三监狱理应叫明代监狱,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是我国唯一保存完整的明代县衙监狱,因苏三曾关于此,民间也就叫它苏三监狱了。走进去,当中即是白色的苏三塑像,一副秀色女子模样。
       监狱很小,总面积仅610平方米,有普通牢房12间,分列东西两边门对门,中间是一条狭长的南北通道。还有一间死囚牢房,牢门上方塑有凶猛的狴犴头像,里面分三小间,说是苏三就曾被关在西侧那一间。死囚牢房的墙有1.1米厚,旁边的院墙更是厚达1.7米。小小牢院中间有一口井,也被冠名为苏三井。
       总共就这么些,一转五分钟就完了,还包括浏览了一下内容不多的一些些文字,有明代的刑律介绍等等。实在是没什么耐看的东西呵。
       出门走没多远,再去看苏三还愿处,即关帝庙,30元联票也包括了那里。
       关帝庙创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现存建筑元、明、清的都有,因苏三曾在此许愿和还愿,遂也被改叫了这民间俗名。这里倒有关于苏三之事以及相关的一些文学戏曲等较详细的展示和介绍,我独自站那儿大概地看了一遍。这里对苏三之事的叙述介绍大致和冯梦龙原作及京剧《玉堂春》所说差不多,只是添了些佐证材料。展示室里还有当年该事的原告诉讼词以及官衙的判词,白纸黑字一行一行清晰可读,但不知这是原物还是仿制物?刚才在大槐树景区里,还看到残留有一段当年的古道,说苏三就是经这条古道被押解离开洪洞县的,还立有“苏三卸枷处”人像雕塑。也就是说,戏里的苏三那两句京腔“苏三离了洪洞县”和“洪洞县里无好人”就该是在这里对老解差崇公道诉唱的。
       看完了,全中国许许多多人都知道的这么个苏三,也就这么些事,没什么可再考证再补正的了,也没什么可翻案可重评的了,冯梦龙早把故事来龙去脉,人物褒贬好坏都写明了的。
       一件真人真事,再加上小说家戏曲家的提炼改编,最终传遍五湖四海,成了篇古为今用颇有教益的活教材。
       偶得:1.我因了一句“洪洞县里无好人”而知晓了洪洞县,并决意要去一看,倘若是当下,这句唱词早被一次次的作品研讨、一句句的重要批示给和谐掉了,经典也就无存了。2.多少年来洪洞县既没攀高枝改名大槐县,也没取美名改作玉春县(想到了那个“叫春”的广告语),情愿背着“无好人”黑锅,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也算得光明磊落了。不过据他们自己说,洪洞县在全国两千多个县中是知名度最高的,既如此,当然也就不愿改名了。(2011.4.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