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海已半个月,气温不高,凉爽有余。尽管如此,西瓜还是吃了几次了。
一次次地将西瓜拎回家,切开来,只只红红的诱人,一咬,甜得像蜜糖一样(超市卖西瓜的也说“就像打过糖精水一样”),哗啦哗啦几口吃下肚,十二分的满足。
近几年,每年都大约买十几只西瓜,发觉只只都是好瓜,满意率百分之百。有的即使不那么鲜红色,却也甜甜的没让人失望。所以,现在买瓜省心了,只在瓜堆里扫上一眼,认准一个就拿回家了。
如此这般,看来西瓜品种的改良在上海已取得很大成功,优良品种已得到了普及。而我此行在旅途中也曾买过三次西瓜,可惜都不甜,淡而无味,素然寡味,吃几口就没兴味了,只不过想想那毕竟是西瓜,总比白开水强,才勉强吃下去。
我喜欢吃西瓜,这话似乎像是白说,又有谁不喜欢吃西瓜?哦,倒还真有一个,那是我哥哥的老师,一个获得荣誉称号的知名教师。我哥哥中学时数学好,那老师常来我家,也就知道了他竟有这么个怪癖。
西瓜在水果大家族中属于通俗类,很大众化,价格基本和平民的生活水平相适应,小时候就常吃。在炎炎夏日里,这是最好的消暑水果了,既甜水分又足,一块入嘴,比一杯凉水还解渴,也比甜腻腻的雪糕棒冰爽口多了,就连那桔子水、汽水、酸梅汤,不论从味觉、解渴、营养哪方面看,也都无法与它相比。
小时候的西瓜有两种,椭圆的平湖瓜和圆的解放瓜,瓜瓤多为红色,也有少量黄色的,街头卖瓜的既论只卖,也有切开了一片片卖,有一两家店里还卖去了皮的西瓜瓤,价格还便宜,我们去买过几次,觉得那很合算。
买整只的西瓜,唯一的缺憾是不能保证必定是好瓜,尽管卖者拍着胸脯自吹自夸,但买回来一切开,还是常有或生或白或无一点甜味的,如嚼蜡一般,心里好生“挖塞”,恨恨的。因为卖者曾有言在先,包熟包甜包换,有时也就拿了去换,若换回来的还是不甜,也只能自认倒霉了,兴许那瓜摊压根就都是这类货色呢。
因了这,我略微生了份心,多观察多对比,想找到挑瓜的窍门。后来在东钱湖那些年也是常买西瓜常吃西瓜,经验多了教训也多了,自然而然摸到了些规律,有了点心得。不过,这看、听、托、压,总还是隔了层瓜皮,就像人心隔肚皮一样,无法打包票。事实也确是如此,判断失误依然屡有发生。所以,一直觉得,买西瓜如同碰运气,和赌石一个样。当然赌石赌的是大钱,西瓜只是个小钱小心情,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的。
吃着甜甜的西瓜,就想起了这么些过去的经历事,小小的感慨,也算是生活小事中的一件快意事吧。(2010.7.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