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世博会开幕只有五天了。
我一直没想过要去看世博会,因为心目中并没以为那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再加上不喜欢人多嘈杂,讨厌拥挤啊插队啊那些暴露人素质考验人耐心的令人生烦事,所以,压根还没想过要去买票或打听什么相关情况。
三天前,家里人给我一张24日的试运行票,拿着票,不去,就浪费了,有点可惜,那就去吧,体验一下吧。随即晚上上网看了下世博园地图,看了点人家的参观心得。
我8点离家,什么也不带,不带水不带食物,连照相机也不带,就空身而去。我是不在乎什么困难的,独自旅行惯了,什么苦都能吃得,车到山前必有路,没什么大不了的。
到了南站,世博2号线前竟排了好长的队,幸好旁边有立队,立队人少多了,等到第三辆车,我上去了。
路本不算远,但在临近世博园时车多速度慢,到站已9点,这也正是开始进场的时间。
我随人流走进外围大门,先去拿了张园区导览图,赶紧站到入口处排队,那时是9点10分。然后在大家几乎难忍、但又不得不忍的漫长等待中,缓缓前移,等我通过安检正式踏进世博园时,已是10点15分。
我是从8号入口进园的,附近是美洲区,可走到美国馆加拿大馆,都关门不开。这一下也就意识到了今天只是试运行,不开门那是正常的,大部分都是不开门的。旁边那个中南美洲联合馆开着,进去张望一下,却没什么可看之物,尚未全部布置好。其实许多国家本就不把这当什么大事看,是我们自己过于看重了过于高抬了。
再看一遍导览图,重新理一下思路,考虑了下行走观览线路。
一路走去,看到了冰岛馆开着,排着老长的队,我走过去了。同样排队,当然挑最想看的嘛。西班牙馆也关着,前一天还开的呢。走到法国馆,一堆人吵吵嚷嚷,值警人员围了两层,原来刚发生过拥挤,队伍被冲乱,已临时闭馆,而排队等了那么长时间的人当然不甘心,正据理力争。我马上过去站到人群后面。十分钟后,值警人员重新拉好人墙,开馆放人,我也就顺理成章走进了法国馆。
进了馆自然很开心,可没想到这法国馆却让人大失所望。先乘电梯上到三层,然后盘旋而下转了两个半圈子,可看的只有一面墙上移动的和变化的照片,还有老电影里的几个片段,一点没精彩性,仅头顶的音响还让人感觉到些美妙。走到头了,大玻璃上有游动的鱼和飘飞的蝴蝶。这就是全部了?实在没意思,有点被忽悠了的感觉。也许它没把全部拿出来亮相?中间有扇像是电影厅的门关着。
出来,去对面的德国馆,刚才已见过长长的队伍,也就做好了思想准备。不料事有凑巧,这里竟也刚发生过和法国馆前一样的事,德国人都出来举牌告示了:暂时休馆,请稍后再来。许多人走了,我正好排上去,我知道,用不了多久肯定会开馆,有那么多值警人员在,没事的,若真的闭馆那反而会惹出更大麻烦。果然,约40分钟后我走进了德国馆。
一进德国馆,一条通道两边是好些个镜框式小景致,参观者都在那里拍照,更还有一对英俊漂亮男女,站在那儿满脸笑容地亲和地任由参观者上去自由合影,中国的老年中年青年女性一个个接连不断抢着上去,有的连招呼也不打,感谢都不说,摆个姿势照完就走人,不知把人家当什么看了。
德国馆内容丰富,环保味浓,有发电、能源介绍,有海洋环境营造、涛声和海鸥叫声,有生活用品板块和工业品板块,有公园和城市广场,另外还有声控鸽子飞翔和排水系统介绍等互动节目。最后一项是“动力之源”表演,一个玻屏大球靠了掌声和欢呼声使它发光发亮生发出许多画面,并左右摆动。整个表演约8分钟,当最后在音乐的轰然鸣响声中达到高潮,又突然一下静谧如夜,幻化成蔚蓝色的地球,那一刻,我脑子里忽然跳出一句:德国,让生活更美好!
来到意大利馆,顺着队伍往后走。问一个站着的协管志愿者,大概需要等候多长时间,回答说2小时。等走到队伍尾巴,又问站在那里的两个志愿者,回答竟是6小时,我马上抢白了她:150米都不到的队伍需要等6小时?我当然不信。最后,实际上只经过45分钟我就走进了意大利馆。不过意大利馆显得稍微一般了些,就是展示它们的一些强项产品而已,如汽车、摩托、皮鞋、葡萄酒、各种形状的空心面等等。二楼是餐厅,这应该是最正宗的意大利西餐了吧,有不少人等候着。
去非洲联合馆,这是不用排队的。非洲联合馆很大,估计是我们帮建的,因为我们需要一个参加国最多的纪录,多一个国家就多一份骄傲。进去转一圈,里面大多数国家只有照片和简单几件摆设,少数几个才有些工艺品之类。那个索马里展室竟然还会有些人气,原来它弄了一小块沙地,上面立着仿真度蛮高的三头骆驼制品,引来众多的什么都想拍的拍照客。
又看到巴西馆那边有排队,巴西馆是想看的,六年后那里要举行奥运会嘛。可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哥伦比亚馆的队伍,巴西馆没开。
已是午后,走进一家餐厅一看,需要排队,反正肚子尚没感觉,就不想浪费时间了,参观要紧,今天原打算看六个国家馆的。进园后我只买了3元一瓶的水,别的都不需要。
走上高架步道,向东边看边走,虽有车,我还是想走,好眼观六路自由随意地领略些全景性面貌。加勒比共同体联合馆排着队,澳大利亚馆也排着队,我顾不上它们。
走到世博轴,中国馆清楚地矗立在眼前。不知怎么,总感觉它不雅观,不好看,尤其是刚才一路看过了那么多国家的展馆外形后,有了对照有了比较,感觉更明显。我们这个馆虽然是显出了大、方、庄、工,却也难掩其拙、平、迂、呆。一直听宣传说这里人气最足,可这里只需排1小时队,那些预约券在大门口就一张张发到了人手里,又有哪个会不要?都有点像推销了嘛。我是不会进去的,生活于其间,每天都看,有几根花花肠子,有些什么思维定式早知晓了够多,这点宝贵时间还是去看平时看不到的东西吧,它么,在我的排列顺序里,至少排在一半的国家馆后面。后来在日本馆排队时,与前后人聊到中国馆,三个人不约而同跟我看法一样,都说难看,老大心态,霸气土气官气。
赶到了最东边的日本馆,这是必要看的,不仅是曾在那里生活过多年,怀旧情结仍在,还因为我相信,世博会上若还有可称为新的高科技的东西,那必然少不了日本。
这里排队秩序相对好多了,除了警员志愿者,还有几个日本年轻人,说着半生不熟的中文一次次跑前跑后地提醒照看。很快,1小时后就走进了楼内,却不料里面弯弯曲曲还有老长的队,又等1小时,才得以走进小门。不过在楼厅里,看着荧屏上不断重复播放的一些广告和《日本的一天》短片,已先期得了点好印象,了解了展览中会有些什么内容。
在狭窄通道里一路看去,是一些精致自然风光、文化民俗小景物,还有日常生活场景。也注重了环保,有脏水如何净化成清洁饮用水的全过程介绍。日本和德国一样,实践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本届世博会主题,像是做着老师布置的命题作业,并交上了一份好答卷。
最后是两场表演。先是看到一块如银幕般大的荧屏,即可当墙纸又可当窗帘,一伸手就可控制各种变化,很方便,并且其清晰度可谓超级。同时还展现了灵活自如的单人小型车,还有摄像头把现场参观者一张张脸及时显现在大荧屏上,不由人一边欣赏一边赞叹着。这一切都是通过叙说朱鹮的故事串联起来的,一个美丽的故事和高科技的展现恰到好处融合在了一起。接着是机器人演奏小提琴,我站在较前面,清清楚楚听得琴声确实是从那架小提琴上传出的,而不是录音音响。
再转进另一厅看后一场表演。这也是以朱鹮为题材,叙说“联接”这一主题,由江苏两位昆剧演员和一个小女孩合演。坐在那里听悠婉昆腔和小女孩歌声,即是一份享受也是转换脑子的休息。这两场表演各十几分钟,就这么,参观日本馆共化了55分钟。等出来时,前面荧屏上显示的正是我们这批参观者中刚才被拍下的那一张张脸,让人一些的惊喜。
走出日本馆,6点20分,我急匆匆赶到沙特馆,一问,到10点结束,松了一口气。忙到最后排队,不管等多久都定准看它了。
正好排了2小时。先前听人说沙特馆不错,但心里没底,待看到这造型美观形状别致的椭圆形外貌,据说化了13亿,想必该当值得期待吧,果然。
馆内很单纯,没有多余的其他展物。先是顺斜坡一圈一圈绕着走到最上面,然后踏上电动人行道,由它载你前行,观看超宽荧屏上的一幅幅大画面。行过半圈,忽然前面出现惊人大景观,再一会,终于得以看全了,原来整个右边和下面总合成了一大片半球面大屏幕,展现着整幅的巨大画面。在抑制不住的惊诧中,脚下时而出现沙漠,黄沙遍野,万里无垠,又忽尔如似飘游于夜空中,繁星闪烁,无边无际。星球、云空、大地、西亚板块、沙漠、绿洲……如此一个个恢宏大场面,如此一个个宏观大视角,气势磅礴,气象万千,再伴之于阿拉伯音乐为主基调的音响效果反复渲染,你仿佛飞翔在宇宙苍穹中遥望黑暗,又仿佛站在天桥上俯看地上万物。那一刻,我心被揪紧了,神经高度兴奋,目不暇接左顾右看,感受着全方位的信息。在那一刻,我想只有一个词可形容,那就是:震撼!此段电梯行程共141米,时间是十几分钟,似乎是想叙说沙漠变绿洲。
看完出来,赶去韩国馆,看了会他们一个乐队的排练。
再乘摆渡船过江到浦西,匆匆看了“城市未来馆”,感觉是一个字:空!空洞、空泛、空荡荡。
紧接着去看旁边的案例联合馆,名称有点费解。待看过4-2馆和3-1馆,更觉了糊涂,莫名其妙,有物也如无物。出门问门口人,他回答了,但似乎也说不清什么,依旧不明不白。这类展示适合于开专业研讨会用,作为一般展馆,无趣了。场面很大,内容稀少。
时间已过10点,去到几家企业馆,都已闭馆,那就算了。尽管离12点还早,也只能“被”结束了。
回到家已是11点20,整整一天15个小时多,或站或走,中间只是在日本馆看演出时坐过十几分钟,看来自己还真行,能撑得住。吃么,只吃了两个小粽子,还是排沙特馆时站我后面的一个女孩说自己吃不下了,硬塞给我吃的,水么,那一瓶喝下了一大半。
昨天照镜子,发觉鼻子脸都被晒红了,而腿,也略感觉了一点酸,不过还算好,没啥大感觉。
本来没想去看,即然去了,就抓住机会尽可能多看,看自己想看的,这就是我的态度。排队时和人好几次调侃到,我们只不过是试验品而已,是给坐在办公室里的人提供各项数据用的,至于我们能在里面看到什么,那不是他们关心的。免费的,还能怎样?我能看成6个国家馆,并且还是自己想看的,那就该心满意足啦,如愿以偿了。不满意的当然也有,好些馆还在建设施工,水泥灰在地面上还留有很多,一阵风吹过,卷起一片灰土,浑沌一片,如似小小一角沙尘暴。另外,有好多处路面也很差。
5年前的日本爱知世博会共入园2200万多人次,票价是4500日元,儿童票1500日元。我们的预计是7000万,有点难度,幸好给上海家庭每户发1张,再带上家人,那就至少可以做到人均入园一次了。
昨天早晨听广播,记者报道说现场队伍秩序井然,其实我就亲眼看到了法国馆德国馆前出现过一阵混乱,一队队值警人员跑来跑去“救火”,后来有个排在我后面的人说下午澳大利亚馆也因混乱而提前闭馆了。还有,电台说晚上5点以后所有展馆基本不要排队,不知记者看了哪几个馆?我是6点20出的日本馆,队伍依旧跟我下午排时一样长,也还需要2小时。另外,我6点半开始排沙特馆的队,8点半才入馆。至少有两个馆是如此,这也能说“所有展馆基本不要排队?”写报道者真是有本事,可以凭空想象,可以随意选用词语,来瞎编一个“实情”,反正说好话总不会错。(20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