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老街上,再反向走到那一头,老街好长呵。走到113号坐下吃了碗米豆腐,3元,小碗内一点点。这米豆腐是用大米、绿豆等做的,白白的像豆腐,短短小小一截截,寸把长,橄榄形,其实也可说它就是一种短小的面条而已。放葱还放姜,辣的我没让放。味儿实在很一般,但估计至少有一半游客会来尝一碗,其生意可想而知。
顺溪边一直走,一长段路上均是溪水乡野好景致,等看到房屋群时,忽然听到了锣鼓声。声音渐来渐响,那不是一般喜庆仪式上的锣鼓声,也不像戏曲演出时的锣鼓点,它铿铿镪镪,紧凑之极,而且极富变化,刚才还像似京剧中的武将上场,一会已转化成了喜庆欢声。
到了一塘池水边,隔水看见了,在对面一户敞开的农家庭院里,有几人坐在那练习打击乐,细听一下,共四件乐器,两钹一大锣一小锣。虽只四人,可节奏和点子打得是风风火火,煞是精神,就像是几十人大乐队那般的声势热烈。尤其那两钹,收放自如,一下一下“钦钦钦”的威风八面,其中一个打后半拍,卡得精准无误,如此快节奏,又是长时间的切后半拍,是很不容易的,专业人员都害怕呢。钹的音色也极其精彩,像似把浑身解数都使出来了,有一时还敲出了类似板鼓的声音。
主心骨自然是钹,指挥者也是钹,花色变化全由钹引出。大锣是一声声镗镗的低音,轻轻的不紧不慢,如是低音提琴的托底作用,那小锣则兀自打着似死又活的节奏,像是和钹各行其道,但明显又有牵连,不即不离之感,所以,才越发显得格外的出彩。忽然想到弦乐四重奏,四个声部各自走着独立的旋律线,又不时在某一点上聚会重合,眼前这两钹不就如是两小提琴?小锣不就似中提琴?大锣不就似大提琴?呵呵,独具风色的中国打击乐,在四个乡民手中竟被演绎得如此出神入化,宛然可称它是打击乐四重奏了。
因为实在精彩,我在那里足足听了二十分钟,谁叫我天生了颗对音乐敏感的心呢。对面四人看到有人驻足聆听,越发敲得来劲,一鼓作气不停歇地连续重奏了很长一段,急急风一般,有劲有味,直教听者热血沸腾,心潮起伏。我深知,那样的合作可是必须全神贯注的呵,那可是互相间必须心领神会、极其默契才行的呵。他们是没有谱子的,就像爵士,完全即兴而来,随兴而发,四个人同欢共乐。
我又顺池边走到对面,站在坡上近距离望进院内,四人正好老中青。他们这是对着门前一池清水,对着迷蒙远山,在作饭后的消遣纳凉吧,自我练习,自娱自乐。
我不由向他们致以敬意,该称他们为民间音乐家的。其实,中国广袤农村本来就是民间音乐的起源地和传承地,历来如是,如今应该还是,那可是活生生的最有生命力的民间音乐呵。
这方小池塘就是荷花池,即电影《芙蓉镇》的外景地,现在池边又修建了芙蓉广场,也叫民俗展演广场,广场周围还造了些灰黑色吊脚式土家木楼,一间间都挂了具有当年时代色彩的招牌,什么“人民公社委员会”、“红卫兵接待站”等等,还有一间是“芙蓉镇电影海报馆”。不过门都关着,像是关了有些日子了。
流连中,空空落落的广场上有十几个妇女开始跳舞,不是健身舞,像是在排练一种民俗舞。
芙蓉镇原来也像江南那些古镇一样,进镇就要买门票,100元,导致游客一直不多,经镇上百姓和商户向上面强烈交涉,于去年10月起取消了门票,改为免费。我算来的正是时候。
古镇吃饭不便宜,那号称“天下第一螺”的田螺45元,土豆红烧肉38元,这些都腻嘴,我只吃了鸡蛋西红柿,10元。
饭后再走一遍老街,别的没可去处嘛。
走完已开发的这一段,再向前去走没开发的那一段。那一段没有了商铺,都还是原色的民居,但老建物已少,很多是新建的,水泥楼都有。黑夜里,那一段悠长街上根本没人,只有一些民居里透出一点暗淡的灯光。黑夜我不怕,没人我也无所谓,反正这街总有个头的,埋了头只顾向前走,一直走到看见公路大桥才回头。
跟前几天的一样,这里也是厚厚的冬被。这一带虽早晚温差大,但毕竟已是五月下旬了,盖了实在太热,但不盖又觉得凉,真不好办。
早晨起来再到码头边一走,又再到瀑布下,然后从瀑布背后走到对岸,去看飞水寨,从这边看过去,飞水寨是很有气势的,也很有神秘感。
飞水寨,也叫土王行宫,公元910年,土司王在此瀑布湾建造了“酉阳宫”,作为避暑休闲行宫,后来也就成了历代土司王的避暑休闲之地。雍正六年“改土归流”后,此行宫被土匪占据两百多年。现保存的行宫为明代重建,有四百多年历史,是土家建筑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
从石阶上到飞水寨,门票5元,票上印着是38元,可能实在没人来看吧,但就这5元还是逼退了走在我后面的那两人。
站在这里再看瀑布、瀑布湾、酉水,眼界一下开阔了,整个瀑布湾,整个营盘溪汇入酉水的全过程尽收眼底,好一幅壮观的山水全景图呵。回身再看飞水寨,依山傍瀑陡坐于悬崖之上,居险而威风,占高而雄气,高低错落有致,层层几叠。建筑风格上,是土家族殿堂式,翘檐吊脚,黑瓦黑柱,“品”字抬梁结构,北斗星座朝门。虽然这里是悬崖之上,但人在这一小方天地里,完全可以心静神怡、无忧无虑,创建者选了个好地方呵。
再看对岸,不禁一惊,原来昨晚住的地方和昨天看瀑布的楼台,都是建在悬崖上,楼台伸出在悬崖外,下面仅靠几根斜木支撑着,而悬崖下就是笔直的绝壁。这么一看过,再叫我上那几间房心里就会多一点担心了,但也不得不承认,看瀑布,确实是对岸那几间楼台的位置最佳,而且是绝佳。
“酉阳宫”三字在全黑色建物上不鲜亮也不显眼,隐隐暗色,笔划里透出几分的圆润。
旁边有一游人在察看建筑物的墙、窗、柱等,对我说这不像是古建筑,这工艺一看就是现在弄的,我跟了他细看,也是同感。想起了恩施的土司城,不也是拆建移建的嘛,如今真正的古代原建物早已少之又少了,有一点根基,或有几根柱几堵墙,就可重建起一整座建筑,还照样可大言不惭号称是某朝某代的建筑物。
看过,从立于水中的一排石墩上跳过营盘溪,想起昨天在那边也走过这样的石墩,一下明白了为什么地图上此溪的名称叫“跳墩河”。
回到老街,一看时间还早,再走一遍老街,因为昨晚天黑有几处没看清。
先走进一家颇像样的古建楼屋看民族民俗什么的综合展,8元。实物东西真不少,家具、服饰、匾牌、生活用品,还有照片和文字,内容广杂,若想研究倒是可静下心来细细一看的。这家的楼台虽很久没整修了,有些破败,但位置氛围很好,极雅致的一个小环境,可以边听瀑布边饮茶看书。
在尚未开发的那一段街上看到了一口“西汉古井”,石柱上有一联:一窍有泉通地脉,四时无雨滴天浆。古井的斜对面写着是天主堂,但已残破空空,看不到相应建筑物了。抬头再往那边大路后面看,看见了“上海贝尔永顺民族希望中学”一排大字。
回到旅店,电视里正直播NBA球赛,湖人对掘金。一看快结束了,反正退房是12点,就坐下,直看到结束。此行正赶上NBA的决赛阶段,沿途好几次看到商家小店和居民家里的电视都调在比赛直播频道,比率相当高,可见这NBA球赛已不仅在我们的大城市拥有众多球迷,连偏僻小城镇都已深入人心。好看就是好看,精彩就是精彩,那是体育的最高境界,那也是体育市场经济的典范。
挑了几样小吃算作午饭。昨天就看见了的像粽叶包青团似的那东西,原来叫蒿草粑,不软不粘,不尽是糯米,稍有点硬,那绿色是用野菜弄成的。还吃手抓饼,就像千层饼,老板娘帮我又是放鸡蛋又是夹肉肠,在火上忙乎了好一阵。
芙蓉镇看完了,似乎并没引出多少对《芙蓉镇》的回味和联想。我还是把它当作湘西一古镇来看的,它的历史内涵、民族风情、自然景观、古镇乡俗,远比《芙蓉镇》概念更有意义,也更具魅力,不改地名,“王村”也一样可自豪而名声响亮的。记得古镇上好象有言,意思是说,造就了芙蓉镇的是谢晋,成就了谢晋的是芙蓉镇。呵呵,算是共赢了?
来到镇外挺远的新车站,车站还处在建设最后期,班车不多。坐到车上等了近半小时,总算,车子发动了,开向吉首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