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出门,走过徐汇中学,门口站了几十人,多是四、五十岁年纪,一副既清闲又紧张的模样。不用说,他们的孩子正在里面参加高考。再一转头,校门一边水泥地阶沿上还整整齐齐坐了一排,都是女性,像是幼儿园里的“排排坐”,人挨人,满满当当,连插个空都不能了。
我看看表,9点45分,也就是说,他们已经这么站着坐着一个多小时了,并且还将继续坚持一个多小时。哦,还有下午,更还有前一天和后一天,连续三天。
其实,实际的人群还远不止门口这些,不远处踱着方步的、附近商厦里心不在焉蹓跶着的,其中就有一部分也是等着自家孩子的家长们。
这高考,已不只是十几岁孩子的事,倒更像是家长们的事了,每年一到此时,家长比孩子更紧张。
再看社会上,报纸、电视、公安、公交、宾馆、的士、工地、医院,乃至天气预报,哪个行业似乎都不敢怠慢,都要表心迹,出良策,给高考让路,为高考服务。
原本一件普普通通的社会常态事、人生常规事,被无尽地拔高了重要性造大了声势。高考,果真成了孩子们和家长们的鬼门关,想过又怕过,怕过、可又不能不过啊。
还有,由于高考制度的死板,育人目标的游疑,猜题、压题、买题、抄袭也跟着日益蓬勃。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始终是老师开给考生的良方。
时至今日,高考似乎已渐趋异化,成了考生命运的生死牌,家长心头的惊恐,老师绩效的试金石。当然,也成了生意人的赚钱良机。而于整个社会,则犹如是个被各色人等各拉一个线头、且线头还在不断增多的死结。尽管有人喊冤,有人叫屈,有人不满,有人发恨,但这个渐显怪胎迹象的高考依旧按部就班我行我素,谁也奈何它不得。
结是越缠越大了,却也越缠越紧,终是难以解开了。(2009.6.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