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媒体报道:中办国办近日下发了《关于坚决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的通知》。前面还说了些缘由,说这是为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更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克服经济困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等。
那么,假如没有金融危机就不发这制止令了?在这次制止令之前的公款旅游都属正常的合理合法的?有点搞不懂了。所谓公款,就是全体公民的纳税之钱,在我想来,除去奖励或优待等一些特殊性质事例外,一般来说,领导干部从来就不该动用公款去出境旅游,因为旅游属于个人娱乐消费项目,不是考察也不是学习。全体纳税人的钱,如何使用,用于何处,该由全体纳税人认可才成。
经常在过年过节或某一时点,看到上面会临时发个通知,宣布要坚决制止这制止那的。这些禁令难道只管一个年节、有效期仅仅只有几天?除去那几天的三百多天就又可以做这做那了?
只希望少些“通知”多些法律,法律远比通知重要,严刑峻法更比一句“坚决制止”管用。
二、杭州在上海发放旅游消费券,现场秩序一度失控,出现哄抢。
前几天常州刚来上海发放过这类旅游消费券,也曾遭到哄抢,以至不得不临时提前终止。连续出现两次同类事件,已不能说它是偶然,这说明了许多问题,个中含义多多。一些评论往往朝几方面各打五十大板,既说人家的发放计划有欠缺、不缜密、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等等,又说上海市民素质尚有欠缺,亟待提高云云。
如今的人,心态普遍过于浮躁,动不动就一副气急败坏相,因为这些年的“社会经验”已深刻教育了普罗大众,即便不是根深蒂固,也可说是“深入人心”了,这不是简单一个“素质”之词就能打发的。比如,在这哄抢行为中就透露出这么一些些的心态:不拿白不拿,老实谦让必吃亏;要拿得赶早,过了这村就没这店;手段过程无所谓,抢到手上就是你的;要为自己争得“公平”,别人能抢我当然也可抢。有了这样心态,就不会考虑人是需要顾及体面的、人是应该有风度的、人是应该先人后己的,这些我们祖先早就说过并被举世公认了的为人之常识,早已被忘于脑后了。
想开了,不就是一张旅游消费券嘛,不就是几十元嘛,没有就没有呗,没有它不也过了这么多年了?何苦要为这么张小小旅游券而失了礼数,坏了自己心情?记得数年前,曾有大卖场早晨发放免费早餐,一些老人一早起来在寒风下整齐排队安静领取,现在想想,那场景是让人动容的。
三、大学生求职竟然要父母包办。父母请假带孩子去参加招聘会,又代孩子咨询、领表、回答问题,而孩子则站在一边一言不发,好象这一切都与他无关似的。更还有爷爷辈来帮孙子辈求职的,那更叫人惊得说不出话了。
现在的大学生是怎么了?22岁了早成年了,怎么还像个孩子?难道还乳臭未干不成?想我们那时,15、16岁的半大孩子,不都背起背包早早地离开父母独自奔赴天南海北去了?人是需要锤炼的,不炼何以成才,不闯何以增长社会阅历、何以懂得人生要义?22岁还不能独立行事,那实在是晚熟又晚熟了。可谈情说爱呢,却是早熟了又早熟。
招聘者说,看到这样情况,他们就会在表格上做个记号,这样的人一般不会考虑录用。在此也劝告那些只懂得以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来自我苦笑的父母们,你们真是何苦呢,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是既害己更害孩子啊。(2009.3.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