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京时,图书馆是我常去之地,稍微数一下,我共去过了十几个图书馆。
东京的图书馆很多,政府的民间的,各级别的各团体的,综合的专业的,应有尽有,很全面。位于永田町的最高等级的国会图书馆我去过两次,第一次是路过,随意走进去看看,发觉很便利,所有报纸从创刊起全部开架摆在那,随便翻,第二次就专门进去看了一整天的书和报。区一级的图书馆我去过丰岛区的、中野区的、新宿区的、中央区的、港区的。町(大致相当于我们的街道)一级的图书馆最多,我去过的也最多了,像东中野、北新宿、三田、麻布、高轮、日比谷、杂司谷等等的图书馆我都去过。
町一级的公共图书馆都不大,那里的书籍资料相对也少些,但因为到处都有,有的离家近,有的离打工处近,也有的就是路过,拐进去坐一会,随意翻翻看看,很自如,很方便。另外,我还去过好多次上野的音乐资料馆,及民音音乐资料馆,主要是去听音乐,一坐下听一个下午,很是过瘾。还有交通公社的游览资料馆、日中友协资料室也去过,反正这些图书馆都是些专门别类的资料,对有特殊需求者来说那是极好的去处。
去的最多的是丰岛区图书馆和杂司谷图书馆,我还专门办了借阅证,隔些天就去借些书和CD拿回家来。那里的CD很多,看日文书费时间,而音乐则是没有语言隔阂的,可即时心心相通,所以日本的流行歌、民谣、演歌,以及好些世界古典名作都约略的听过了不少。书主要是看些影集、旅游风光一类,尤其喜欢那些无限壮美的中国风光照片,那也是触发了我必要去全国各地行游一看的直接动因。
吸引我常去图书馆还有另一个诱因,那是因为图书馆里经常放电影,都是免费的,有的町级图书馆基本是每半月一次或每月一次。放的大多是老电影和外国电影,但对我来说那真是巴不得呢。这其中,我去得最多的是麻布图书馆,像那部获1951年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奖项、并将日本电影从此推向了世界的黑泽明的《罗生门》,就是在那里看的。还有一次看见有《源氏物语》的放映告示,可一看原来是动画片,很失望。还看过山口百惠1980年拍的《古都》,是在日比谷图书馆看的,还看过《雅乐》等一些纪录片、旅游片等等。
因为多是老影片,看的人很少,一般就十来人,更有一次仅我一人,但还是照常放了。中国电影倒放得挺及时的,所以看的人很多,有两次都满座了。如《大红灯笼高高挂》,我是在日比谷图书馆看的,《菊豆》是在文京区一家图书馆看的。另外还看过了好多部美国电影。当然,小图书馆,就那么百余座位的一个小厅,设施也简陋一般,但我是冲了电影去的,是去看电影,又不是去享受。
有的图书馆还常举行音乐名作的欣赏介绍会,我在东中野图书馆听过一次关于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的解说,很详尽。
另外,图书馆也是公共信息较多的地方,有区政府主办的一些民间活动消息,如交友交流什么的,还有新电影、音乐会、新书、新CD的各种信息,反正日常文化方面的信息那里都有。那次我去参加丰岛区青年国际交流野营活动就是在图书馆获得的消息,由此结交了一批朋友。
天生就喜欢书,所以到了哪里都会去寻找有书的地方,对我来说,那也是生活中必需之物嘛。(2008.10.1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