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展的最后一天赶去看了看。从展览中心移到世贸商城,稍有点偏。
按往年一样,在各展台前走走转转,到处浏览一番。最终留下250余元,买的主要是工具书和地图,还有几本闲书。
浏览中看到一本《中日战争内幕全公开》,又看到另有一本副标题为“抗日战争全记录”的书,还看到一本关于“武汉大会战”的书,稍稍翻了翻,厚厚的写得挺详细。忽然想起今年的八月媒体上好像对抗战胜利纪念日之事报道甚少,少到没一点印象。因为正举行奥运会,这是最大的大事,其他的都让路了。
63年了,关于那段八年抗战史我们知道多少?是的,我们知道九·一八,知道七·七,知道平型关大捷,知道百团大战,知道南京大屠杀,还知道什么?还知道《论持久战》,知道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然后呢?然后?好像没了,抗战就这么胜利了呀,哦,还有最后的“下山摘桃子”。从普通大众的角度来说,抗战的过程像似就这些了,最多再加上地方性的八·一三什么的。
对于这么一场全民族饱受屈辱、而同时也彰显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伟大心魂的反侵略战争,仅仅只知道这些,似乎少了点。因为那场战争不只是一党的事,而是全中国人民(包括海外华人)共同反抗外国侵略的一场艰苦而伟大的全民战争。那时的政府机构处于什么状态?有些什么决议决策?外交上有过哪些交涉文件?全国整体战局的发展变化是怎么个状况?正式向日本宣战是哪一天?受降是怎么进行的……这些也理所当然应该知道的。
这么多年来,关于抗战时期的个人回忆录很多,文艺作品也不少,但好像完整的正式的《抗战史》却没看到。近些年里出现了些写到当时更广泛战场上的各次战役的书和文艺作品,比如此次在书展上看到的这几本。不过也就这么寥寥几本,再没发现更多的,比起旁边摆着的一本又一本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来,真是少得可怜。那本“抗日战争全记录”虽然挺厚,但里面尽是照片,文字所占页面还不如照片多,所谓全过程自然就打了折扣。
国内很多男人可以如数家珍说出苏联卫国战争的整个过程和细节,知道莫斯科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还能说出二战中的敦克尔克大撤退、诺曼底登陆、偷袭珍珠港,等等等等,可却少有人知道我们自己抗战中规模最大、牺牲最多、战果最丰、前后长达5个月的100万中国军人对阵40万日本军人的武汉大会战,更少有人知道对整个战局至关重要的昆仑关争夺战、三次长沙保卫战,以及在常德进行的中日最后一次大会战,更还有以水火充当守军的黄河花园口决堤和长沙文夕大火。
前几天晚报上说,生活在上海的最后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在那部震撼人心的纪录片《南京》中出现过的93岁老人,他不久前去世了。63年了啊,当事人一个个都离去了,将他们目睹的所有真实全部带进了坟墓。如何把那段我们中华民族既惨痛又荣光的历史完完整整全方位地如实写出来,这是现在的我们对于我们的父辈、祖父辈责无旁贷的应尽之责,也是对我们的子孙后代应尽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史学家们、学者们,时不我待!当然,并不是说只有当事人才写得好史书,或许再过些年,恩怨情仇都消淡去后,写起来更容易些。
盛世修史,后世为前朝修史,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沿袭的传统,国有国史,县有县志,族有族谱。正是我们的祖先们一代一代尽心尽责地写下了那么多部浩浩正史,才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漫漫五千年历史一直没中断过,才使得我们的整个文明脉络清晰可循,从而傲视于世界。但愿我辈人也能不辱祖宗、无愧后代,编撰出一部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史书来。
(2008.8.2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