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镇扬美

(2008-07-29 18:16:57)
标签:

扬美

南宁

古镇

旅行

左江

游记

旅游

分类: 旅途感录
       南宁周边知名古镇就一个,扬美。这是早已知晓的,这次就去了,想领略一番桂南村镇的古意风情。不是有当地人说“北有阳朔,南有扬美”嘛。
       扬美始建于宋代,繁荣于明末清初,说它古镇,就是说它这千年历史。但现在的扬美行政级别只是个村,属江西镇管辖。去过以后,觉得确实有点委屈它,比村像样多了嘛,有完整的市街,像个小镇样子的。
       车出南宁城区后,先走了一段新筑的好路,随后是一段县级路。因前面修路,转而又绕道走了好长一段乡级路甚或是村级路,窄得只能过一车,幸好也没碰上对面来车。就这样,三十多公里的路,快快慢慢地总共开了1小时50分钟才到。本来扬美是有火车站的,但上下人太少,终于连慢车也不停了。
       在临近扬美时有一道卡,前面一辆旅游班车被拦住,有个售票模样的人正从车上下来。进扬美也要买票?我这车的售票员向窗外大幅度摇手,连声说着“没有,没有”,随后车子发动直接开过了道卡。我四下一看,车上除我外,确实都是当地人模样。后来从其他游客处得知,进镇票是每人10元。
       车从一新建的“扬美古镇”石坊下穿过,沿细窄小街开到镇中间停下。这里叫三角市,也算是汽车站,仅是四叉路口一个角的很小一点空地,两车一停,倒车掉头都有点困难。
       下车,几人上来招揽,问需要导游否,我是不需要的。自己看了看标示,就沿金马街往北走去,这街直通金马码头,那里即是广西有名的左江。扬美三面环水,美就美在它的江滩和沿江风景,扬美、扬美,就是要将美传扬天下,让自己名扬四海嘛。
       一路看到三两老房子,但不够意味,状貌像似修过又像没修过,只扫了几眼,没停步。
       到得码头,这里果是休闲好地方,有大树有江滩,以前当是人流物流的最繁忙之地吧。两边一望,朝左沿江而去是临江街,也叫清代一条街,往右则是小吃街。先站到江边,这左江水清清幽幽,呈淡淡绿色,很是润眼怡心。江边泊了艘较大的游览船和一些小木舟,对岸是草地和树木,说是一个岛,和江水形成层次不很分明的深浅浓淡之绿色接力。
       往左边走入临江街,街口有一座足以引发人怀旧情结的老石门。此街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全街长300米,宽3.8米,全用规格不一、形状各异的青石板铺成,街边建筑基本保持了清代风貌。
       顺了指示牌,拐进小巷看到了“举人屋”。此屋是砖墙木门,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主人考取举人后,朝廷赐“举人”牌匾悬挂于大门上,故称举人屋。我抬头看了看那牌匾,木匾已和底下的门板一个样,一副暗浊古旧色,恭笔写就的“举人”两字则依然鲜红,活力生色。
       在小巷里又依照了指路牌去看了距今170年的清代民居和距今400年的明代民居。在那明代民居木板门前、两根古旧的木柱支撑起的屋檐下,一老太坐于小凳上,眼神木然,似想向我笑却又扯不开笑容,旁边另一位看守个小摊,摆了些挂件小饰物之类。砖墙上的小方孔内竖着一根根直木条,以此装点成窗。
       黄氏庄园建于清乾隆年间,主人原是江西人,迁居此后经商发迹,遂建此庄园,至今已十代,有200多年历史。不过庄园很小,总面积仅9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才556平方米,与庄园两字似并不相称。我去过全国闻名的四川大邑刘文彩庄园、山东栖霞牟氏庄园、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那是完全不能相比的了,差了好几个级别。
       走进去,没有看到象样的园林和院子,不甚大的房屋也没怎么修缮,站在那我只向四面扫过一眼,即无心流连,怏怏退出。倒是正好有几个不知是哪个摄制组的人在那左看右看,互相说着这里当什么场景那里是谁的房间,规划着设想着他们心中那个虚构主人的家园。
       门边有一棵奇怪植物,是我见多了的三角梅,正红红的鲜艳着,可不知怎么它还挂了一个个青青小苹果模样的果实。不觉生疑,走近去细看,原来是另有一株藤蔓植物缠绕着三角梅,果实就是这藤蔓的,且还有白花苞呢。问人,说这叫白香果。一木本一藤蔓,两植物如此亲密无间,如胶似漆般犹似一物了,互相不干扰不侵害对方生长?
       走到临江路头,那里有座三界庙,地势、台基都不错,庙前两棵大树以及几个石墩也都有点意思,惟独那主建筑太小太一般了,就这么三开间的孤零零一单殿,空落落的连门也没有。里面坐着俩算命的,一入门槛,即招呼我算命否。门柱上的对联是:三面皆山霞飞孟志,界空一色夕影龙潭。把“三界”两字藏在头里了。
       走到江边往下看,心中一乐,这处湾角倒生造出了小小的山水佳景呢。左江在这里一曲一折,形成一湾袖珍型经典江滩,加上些被水冲刷得如太湖石那样的大小山礁,整个犹似天然一个大盆景。又有树枝绿叶在眼前飘摇遮掩,更形成了视角中的好景致。摆有几个石凳,还有石桌,恰是泡一壶茶悠闲赏景闲聊风月的好地方,只是没人,小店主人也不在。顺石阶往下走了一程,终是远近都无人,不下去了。
       看到一碑亭,立有一块“清代禁碑”,一读,很有点意思,原来那个年代就有如此详细、且还算是公正公允公平公开的市场规则呢。比照现在,不用说没有这么细微的市场规则,即使有也没那么重的罚则,即使有罚则也没多少真执行的,且更还有些不顾损害他人利益、危及他人生命安全的屡打不绝的假冒伪劣商品到处横行呢。故而,不妨把它抄录下来共同一赏。
       石碑的右边写有“阅约怀先辈”,左边写有“循规仰古风”,上边写有“通乡士庶设立禁约永远碑记”。碑文如下:
       一议圩市所有一切屠宰无论皮肉下水,不得灌水、搭骨、喂盐,如有灌水搭骨喂盐,实有害人,任从本乡外乡人等获捉,众议罚银三两六钱正归庙,其秤务宜司马,如敢抗违,呈官究治。
       一议圩中所有往来生面可疑人等收宿,圩长务宜不时严查,不得徇情,一经察出,为圩长是问,呈官究治。
       一议圩市中地所狭窄,自后各铺前后左右不得再加起造房屋及搭蓬厂、茅寮,占出圩行,如敢抗违,众议拆毁之外,罚银三两六钱正归庙。
       一议圩市各铺前面不得堆积木股,致碍圩行,如违罚银三两六钱正归庙。
       一议圩行原系众地,所有铺面空处,任从摆卖货物,不得私收地租钱文,致干法纪,一经察出,呈官究治。
       一议自后历任乡保务宜照碑竭力办理,不得徇情,OO徇情,不得交费O银。
       以上所议条例,通乡公议勒石之后,不得私将字O毁O,糊OOO,一经察出,罚银十两外,呈官究治。如有呈究,行O经费,OO乡银支用。
       各宜踊跃遵守,俾得乡境清平。
       嘉庆十九年八月吉日立
       由此看来,扬美当年确曾风光过,至少是这一地域内商贾繁荣发达的大镇,名扬四方。而且当年的扬美更注重人品商德,追求民风淳朴乡俗清明,惩则有理罚则严厉。想想我们现在的市场上还常有给鸡填沙子、给甲鱼注水、短斤缺两、真假掉包等等丑恶行径,赏罚不分明惩罚不严厉,头顶了“现代文明人”的称号真该羞得无地自容了。
       一晃间绕过了半圈,接着再往那半边去,那里有孔庙。走过水塘农地,到了孔庙,和三界庙一样,也是一块完好的高高台基,三开间门面,无门。庙前一块空地倒不小,不知以前还曾有过些什么建筑,孔庙总该有整套建筑群的啊。
       孔庙旁边还有个差不多大小的观音堂。
       几步一走,又到了左江边,是在镇的这一半的江边了,沿江一直走就该是那小吃街和码头。
       看到一亭,上有“亭对江流”四字,几个售香的妇女坐在里面。这里原是钟馗庙,现称钟馗庙亭,亭内有天师钟馗浮雕像。
       亭旁地上有两块已嵌在泥石地里的方方正正大青石,上面有些文字,我俯下身子细看。其中一块的抬头是:中唐大学士李青莲降乱撰文。下文许多字都看不清,从头开始是:夏殷之世,松神柏社,汉代之风……至若今之建庙立祠……重修创造制度得宜……
       另一块的抬头是:重修水O碑记。下文是:易曰坦坦书曰平平诗曰踧踧,此皆言道之易行也,今之杜屋梁府聚贤……岁在戊寅,公议修砌……梁O廷撰文。
       文仅三、四行,剩下大部分都是姓名,杜姓梁姓居多。因为此石块中间已被凿刻了象棋棋盘,许多姓名就看不清了。但也正因为这石块被用作了象棋盘,所以才得以被安放于此地而没遗失毁坏,否则早就不知被弄去了哪里,或被砸碎派了其他用场呢。不竟想起了前几年旅行到贵州镇远走在那几条斜坡老街上,看到铺地的大石块中就有一块是清代的大石碑,碑上落款处“嘉庆”两个大字清清楚楚刻在那儿嘛。古石碑,说无用时百无一用,被用作砌粪池的亦有之,一旦有用了则又成了无价之宝,在大厅大堂里被恭着敬着。
       走在江边高高低低、忽上忽下的小石径中向西行,穿过很短很小的“小吃一条街”后,又回到了金马码头,此刻稍有了些游人,而我已经全看过了。
       买了当地的酥糕,即往回走。经过青砖瓦房的五叠堂时,进去一看,有近200年的历史了,还算气派,现被租作饭店。
       坐上汽车,回程走同样的路,却快了许多,只用了1小时20分钟,本来么,路程并不长,事在人为也。(2008.7.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